您现在的位置: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 后天性白内障病因 >> 文献速递白内障的相关研究

文献速递白内障的相关研究

 

目录

1

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3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研究

4

不同程度皮质性白内障对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结果评判影响

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3月到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0.3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例(只眼),分为3组,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41例(44只眼)、核性白内障组36例(39只眼)、后囊膜下白内障组36例(38只眼).使用综合验光仪测量患者的BCVA,OQAS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患者的散射光(OSI),调制传递函数(MTF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结果三组的BCVA(LogMAR)分别为:皮质性白内障组(0.23±0.10)logMAR,核性白内障组(0.23±0.08)logMAR,后囊膜下白内障组(0.25±0.10)logMAR,三组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P=0.51).三组的年龄、眼内散射光的自然对数LN(OSI)、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R):皮质性白内障组分别为64.57±6.25、1.35±0.63、11.85±4.24、0.09±0.02,核性白内障组:分别为69.90±5.01、1.01±0.43、14.82±5.50、0.10±0.03,后囊膜下白内障组分别为:61.03±9.52、1.85±0.58、8.71±6.36、0.08±0.03,ANOVA检验各种形态白内障组在年龄、LN(OSI)、MTF(cutoff),SR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17、22.49、12.38、11.84,P<0.05);经Bonferroni检验,年龄为皮质性白内障组和后囊膜下白内障小于核性白内障组;OSI值为后囊膜下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及核性白内障依次减小;MTFcutoff为后囊膜下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及核性白内障为依次增大;核性白内障的SR值比皮质性白内障、后囊膜下白内障大;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及后囊下白内障的BC-VA与OSI均呈正相关(r=0.41,P<0.01;r=0.33,P=0.04;r=0.32,P=0.05).皮质性、核性及后囊下白内障的BCVA与MTFcutoff均无统计学意义(r=-0.26,P=0.08;r=-0.09,P=0.58;r=-0.18,P=0.29).皮质性、核性及后囊下白内障的OSI与MTFcutoff相关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8,P<0.01;r=-0.70,P<0.01;r=-0.76,P<0.01).

结论散射光、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可以客观地反映白内障形态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后囊膜下白内障对视觉质量影响最大.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年8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及角膜水肿的临床分级标准.

方法对例(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并记录水肿消退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使用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角膜水肿程度为0~4级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6%、14.9%、40.8%、67.0%及84.4%;1~3级者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分别为(2.1±0.7)、(5.6±1.9)、(21.8±7.1)d.术后3个月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个/mm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角膜上、中、下部内皮细胞密度的平均下降值分别为(±)、(±)、(±)个/mm2;上部与下部、中部与下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上部与中部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

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分为0~4级,可明确表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部位以角膜下部为主,且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年2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研究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0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进行眼部检查并使用25项改良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手术前后视觉功能、日常生活和总体情况.结果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在远视力,暗视力,社交能力,精神状况,自信力和色觉状况等六个方面明显改善,但在近视力方面满意度明显下降.总体满意度从术前的29.37±4.58提高到术后3个月的64.54±3.57(t=-39.63,P=0.00).

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满意度高,手术能极大地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年9期

不同程度皮质性白内障对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结果评判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皮质性白内障对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ERG)结果评判的影响.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年11月1日至年3月31日在解放军第医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皮质性白内障患者40例,按照白内障混浊程度LOCSⅢ分级,分为A组(28例)双眼白内障轻重程度明显不一,1只眼C1或C2(轻度白内障眼);另1只眼C5(重度白内障眼);B组(12例)1只为人工晶状体眼(IOL眼),另1只眼C5(重度白内障眼).所有病例均排除白内障以外的眼病及全身病.应用德国罗兰公司的mERG仪记录各环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比较A、B组患者双眼之间的差别.结果A组重度白内障眼的N1波1环、2环和3环,P1波1环和2环的振幅密度较轻度白内障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t1环-2.,P=0.;t2环=2.,P=0.;t3环=-2.,P=0.;t1环=-6.,P=0.;t环=-3.,P=0.).B组重度白内障眼的P1波1环和2环的振幅密度较IOL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波t1环=-3.,P=0.;t2环=-3.,P=0.).A、B组其余各环的振幅密度和1~5环的潜伏期,双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重度白内障眼相对轻度白内障眼P1波1环的振幅密度下降(25.7±18.0)%.B组重度白内障眼相对IOL眼P1波1环的振幅密度下降(24.7±27.5)%.A组轻度白内障眼与B组IOL眼相比,N1波和P1波各环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熟期或过熟期皮质性白内障会导致多焦视网膜电流图P1波振幅下降而潜伏期不受影响,对于重度皮质性白内障术前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结果的判断需考虑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影响.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年5期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丹芪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d.com/wahl/76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