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广德(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啊啊啊啊!救命!我被查出有白内障了!
白内障可以算是治疗成功率最高、治疗效果最好的疾病之一,真不算是什么问题。
可白内障毕竟是能够致盲的眼病,瞎掉的话好可怕啊!
先别激动,听我好好给你解释解释。
眼睛是怎么看见世界的?外界光线进入人眼,首先要经过由角膜、前房(水)、晶状体(也叫水晶体)以及玻璃体等一系列透明组织组成的“光学通路”,然后被视网膜感知,并形成神经信号传至大脑,最终形成视觉。
在这条光学通路上,晶状体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介质。晶状体具有弹性,在眼内肌肉(睫状肌)的作用下,晶状体形状的改变可以使我们的眼睛具有调节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看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够得到清晰的视觉。
为什么会得白内障呢?与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其他组织一样,晶状体也是存在“生老病死”的新陈代谢过程。
晶状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谢出了问题,或晶状体囊受损时,晶状体因缺乏营养而发生局部或整体的混浊,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而变得不透明,最终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
如前所述,一般认为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是房水的代谢问题或晶状体囊受损导致,也就是说,凡是引起这两方面的因素均可能是白内障的诱因。前者如年龄增长、糖尿病、药物以及中毒等,后者如主要是外伤、辐射等。
但实际上,除了外伤引起的白内障比较容易明确病因之外,绝大多数白内障都难以肯定是何种因素导致,有时候一个患者的白内障可能会包括多种因素交织。如一名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白内障就可能与年龄、糖尿病甚至先天性因素均有相关。
白内障的发病特点1.发病率高。理论上,只要人活得足够久,晶状体是必然会老化直至发生白内障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人人都可能发生白内障。
2.病程比较长,且白内障进展速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在门诊,常常看到不少中年人的晶状体就已经开始出现程度不一的浑浊(不一定影响视力的),这种程度的晶状体浑浊发展到白内障,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
3.白内障病情变化的程度难以精确量化。一般观察白内障病情变化都是通过视力来监测,但白内障轻微的变化往往很难立即导致视力变化。同时,白内障发生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影响因素也较多。
白内障怎么治?白内障发生发展的这些特点,导致了在药物治疗白内障方面很难取得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比如,有些药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或者在动物实验中确实表现出能明显抑制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现象,但这种药物在实际应用中是否有效,往往缺乏大规模的、双盲的、屏蔽掉其他干扰因素的临床对照。因此,在眼科界比较公认的观点就是: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或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的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手术。
白内障手术的历史甚为悠久,在历史上陆续出现了至少十几种白内障手术方式,某些古老手术方式现在还在一些地区开展。但目前业界普遍公认的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术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这种手术一般就是通过特殊的超声波乳化吸除浑浊的白内障(也就是晶状体皮质和晶状体核),保留透明的晶状体囊,然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到晶状体囊中。
近年来,随着手术设备的普及和眼科医生培训的进展,医院医院都能够很好的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的费用也明显降低,使白内障盲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为什么有人说“白内障必须要等到成熟了才能手术”呢?那是因为当时的白内障手术方式主要还是晶状体摘除术(包括囊内摘除以及囊外摘除等几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晶状体摘除术是完整的摘除掉浑浊的晶状体或晶状体皮质和核,自然希望白内障长得越结实越好,因此才会希望白内障完全成熟再做手术。
但超声乳化术是利用超声波粉碎白内障,白内障成熟变硬之后需要用到的超声波能量必然更大、手术时间必然更长,这就造成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因此,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宜等到白内障过于成熟,只要患者感到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通过屈光矫正等其他方式无法改善了,就可以早期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至于具体的手术标准,就需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了。比如一位老人,对于视力的需求就是看看电视等日常需要,可能医生会在他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2时建议手术。但对于一位需要阅读、需要驾驶的患者,也许在他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6的时候,医生就会建议其立即手术——否则他的驾照体检就通不过了。
(原文发表于《医院·医师在线》杂志总第期“临床诊疗”栏目,原题“白内障不可怕,找准时机早治疗”。)
注意啦!注意啦!问卷填答周期:
自发布日至年7月31日24:00截止
让大数据还原真实世界
医师在线:jcyy百万基层医生的成长阶梯
↑↑↑长按识别鐧界櫕椋庤兘娌诲悧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㈡不鐤楀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