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致盲率最高的疾病,白内障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有且仅有晶体手术一种方式,通过去除浑浊的原生晶体,植入新的人工晶体让患者重获视力,但由于市面上人工晶体种类繁多,很多患者在选择时总是犯难。那么,白内障患者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人工晶体呢?
不是越贵越好,适合才最重要
在我们朴素的“好的不一定贵,但贵的一定好”的观念之下,许多患者在选择人工晶体时认为越贵越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常常对患者说,不是越贵越好,适合才是最重要的。如何评价适合?患者的眼球参数和特殊用眼需求都应当考虑进去。
眼球参数是从检查报告直接反映出来的客观数值,通过参数可以了解患者的眼部健康状况,因为一些功能多样的人工晶体对于患者眼部条件会有着额外的要求,而全面的检查就是为了大致判断患者适合哪种人工晶体、哪个度数、哪种型号。
特殊用眼需求主要跟患者的生活爱好、用眼场景相关,比如有的老年患者喜欢看手机、钓鱼、书法、绘画,他们就对视觉质量要求更高。用眼需求是选择人工晶体时务必考虑的因素,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术后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选对人工晶体,远中近都“看得见”
选对人工晶体,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术后效果。我们曾为一名远视眼的白内障患者选择了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帮他实现了不戴眼镜、远中近都看得见的心愿。
这位患者因远视的缘故,需要长期佩戴老花镜,让他感觉十分不便。因此,在他决定做屈光白内障手术时,就提出了他的特殊用眼需求——希望摘掉老花眼镜。我们结合这一用眼需求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判断他非常适合植入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随后为他进行了手术。
术后效果十分理想,患者反馈说:“我现在远近都看得见,而且非常清楚。”患者还自豪地发了朋友圈,将他做手术的经过分享给了亲朋好友,字里行间难掩喜悦。
正确认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拥抱清晰视界
很多患者可能会谈手术色变,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认识不够全面。关于这类手术,有三个点是需要被大家知晓的:第一,手术时间短。整个手术过程,医生在眼球上操作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第二,手术切口小。切口仅有二点几毫米,甚至最小仅仅只需做1.8毫米的切口,这种切口肉眼几乎是看不见的,并且通常无需缝合,切口会自己闭合,所以也不会涉及到术后拆线等操作;第三,手术不打针。手术没有打麻药的环节,仅需滴眼药水即可完成表面麻醉,术中也不会有痛觉,只会感觉有一点点胀而已。
同时,在术后恢复的阶段,也不需要吃药、打针、输液,只需遵医嘱做好三件事情:首先,要按时滴用眼药水;其次,一个月内眼睛不能进脏水,也不要揉搓,以免影响伤口闭合、引起感染性发炎;最后,还需要在日常用眼环节多加注意,尤其是植入了多功能人工晶体的患者,术后的用眼习惯距离调整也需要一些时间,同时也包括术后应避免长时间看手机,尽量采取“劳逸结合”的用眼模式,用眼20分钟休息一会儿等。
清晰的视界会给人更愉悦的生命体验。得益于屈光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源源不断的患者因此受益。在选择人工晶体时,希望大家认准“适合的最重要”这一原则,医院、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与自己匹配度最高的方案,早日重见世界的光彩。
张瑞帆副主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