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个月就诊。患儿3个月前因玩耍攀爬变压器,被1万伏电流击伤后昏迷,右前臂烧焦,医院抢救,并行右前臂截肢术。患儿术后精神状态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查体:右前臂截肢术后缺如伴“绳索状”疤痕(见图A),头颅顶部偏右侧头发缺失伴扁平片状疤痕,大小4cm×8cm,呈“7”字形(见图B)。
眼部检查:裸视力右眼0.6,左眼0.7;矫正视力右眼1.0(+0.25DC/+1.00DS×85°),左眼1.0(+0.25DC/+0.25DS×90°);眼压右眼16.7mmHg(1mmHg=0.kPa),左眼13.0mmHg;双眼散瞳后裂隙灯检查示,晶状体前囊膜下浅层皮质片状灰白色混浊(见图C和D),未见其它异常。
诊断:双眼电击性白内障。
早在年,Desbrieres和Bargy报告了交流电击伤后白内障[1]。
电击伤通常有电流入口(患儿右前臂)和出口(头颅皮肤),所致眼部损害取决于电击部位与眼部的距离[2],并与带电导体的接触面积、电流时间及方向相关,主要机制为电流的热损伤。
由于晶状体囊膜比皮质及核的电阻大,遇电流时局部产生热效应,破坏囊膜结构并引起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白内障[3]。
电击性白内障主要为囊膜及囊膜下皮质的点状或片状混浊,而核性混浊较少,可在伤后即刻发生,也有报告甚至在伤后11年发生[4-6]。
若视力较好可先试用药物治疗,若程度加重,视力下降明显则需接受手术治疗。
本文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睛晶林卓玲林浩添,本文已发表在《眼科学大查房》上。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