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的Diakonis医生等报道了一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吸除术(FLACS)。结果于年4月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OphthalmologyCaseReports上。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69岁,主诉双眼视力下降。8年前为了矫正高度近视双眼曾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PIOL)。
双眼裸眼远视力(UDVA)为0.5,矫正远视力(CDVA)为0.8。右眼验光结果为-1.25sph+0.75cyl×2,左眼为-1.25sph+0.75cyl×10。角膜地形图显示右眼垂直K值为43.89
86°,水平K值为42.48°,散光1.4186°。裂隙灯检查显示双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周边虹膜切除术(10点到1点位)以及后发障。双眼PIOL未与晶体接触,表明后房深度正常。经与患者商讨,同意先进行右眼手术。
制造商建议FLACS激光设置为晶体囊切开高度为μm,垂直间距为10μm。至于晶体碎片,安全距离为晶体前后囊μm。
光学成像的源和目标组织间光学材料由于其高折射率会导致晶体大小和重要晶体结构的不准确(晶体厚度,前后囊)。而且,PIOL的折射率的改变以及其高折射率也会影响激光焦点位置。因此,PIOL的存在会导致治疗移位,并导致并发症。PIOL下气体的聚集也会阻碍激光能量传输,导致治疗结果的不确定。
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3次激光设置修订。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的激光能量以及最少的气体释放。
将晶体囊切开高度设置为μm(标准为μm),垂直间距增加2倍(标准为10μm~20μm)(为了减少33%的激光点)。增加高度设置是为了补偿激光焦点位移。晶体碎片前后囊安全距离设置为μm(标准为μm),同样也是为了补偿激光焦点位移,防止影响晶体囊。晶体碎片模式为使用交叉模式切割,使用网格模式软化。
该患者行右眼PIOL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Toric囊内植入术。患者无并发症。术后一月患者右眼UDVA为0.8,CDVA为0.8+,验光结果为-0.25sph+0.75cyl×10;无明显晚期术后并发症。
研究表明,FLACS治疗后房型PIOL患者的白内障效果稳定。图像获取以及激光传输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优化FLACS设置。
内容转载自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偏方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