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彩人生
通过上一次的讲课,我们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眼内的晶状体发生混浊,我们会感到逐渐加重的视物不清,医学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全球四大的致盲眼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显示,5.04%~12.5%的盲人是因白内障所造成的;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率非常高,80岁以上老年人%会得白内障。
那么,得了白内障之后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有药物能够治疗白内障吗?要等到白内障长成时再手术吗?下面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目前关于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没有完全清楚。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无特效的药物可以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白内障。
所以说,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了呢?
在过去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认为白内障要长熟了,完全看不见了才应该手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当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手术显微镜成像不清晰,景深不佳,超声乳化仪的不完善,术中前房不稳定,容易出现并发症等,加上医疗技术落后等,导致囊内摘除术、囊外摘除术等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是主流术式。晶状体完全成熟,在手术时能够顺利出核,减少手术并发症,所以才有“白内障要长熟了,完全看不见了,才应该手术”的说法。
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显微手术的应用,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产生了质的飞跃,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特别是超乳机器的发展,器械的改良,使得白内障手术进入了微创手术时代。目前我们提倡白内障手术要早一点做。因为白内障长得越久,晶状体核和皮质越硬,超声乳化所用的时间和能量越大,对眼睛的损伤相应越大,手术风险也越高。
一般的标准是,视力下降到0.5以下就可以手术。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病人如画家、摄影师、司机等,有时视力在0.5以上,但白内障的程度已经影响工作、学习、驾驶汽车等日常行为或生活质量,也可以早日接受手术。
手术时的准备。白内障手术要从全身和眼局部情况来考虑。全身情况:因为老年人常常合并多种全身慢性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全身检查。在全身情况良好,心脏功能基本正常,血压、血糖控制在大致正常范围内,身体无感染病灶消除和咳喘等情况下才考虑手术。眼局部要求没有结膜炎、泪囊炎等感染疾病,及急性或严重的眼底病变,视功能基本正常。患者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要充分信任自己的手术医生,配合好手术。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这种手术方式,只需通过很小的切口进入眼内,用超声波震荡将硬化混浊的晶状体打碎吸出来,再植入人工晶状体,切口不需要缝合,术后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超声乳化吸出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要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术后视力迅速恢复,并可建立双眼单视或立体视觉,达到完美效果。那么什么是人工晶体?为什么术后要植入人工晶体?人工晶体有什么样的种类和特点呢?这些问题,我在下一讲和大家介绍。
张晓辉
副主任医师、眼科硕士。医院一病区主任;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哈尔滨市哈南青年联合会委员;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独立开展青光眼,白内障,泪器病,眼眶病,斜视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的联合手术治疗。05年眼科硕士毕业后,系统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先后轮转青光眼科,白内障科,玻璃体视网膜科,眼内科等,完成眼外伤住院总工作一年。经过白内障系统培训(理论授课+动物眼练习),曾参与“亮睛工程”扶贫白内障手术。医院、医院眼眶病研究所。目前完成各类手术例。发表SCI文章一篇,主持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一项,参与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在《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航天医学杂志》、《中国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