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棵,本名王进康,男,年生,江苏南通人。曾从军二十余载。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间歇性ED》《幸福打在头上》,小说集《守礁关键词》等。曾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作品多次获奖并进入多种排行榜。现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自我潜能的开发
文│王棵
很有一些人认为,不幸的童年对作家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事。连一些作家本人也持这种观点。海明威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作家最大的不幸,是童年的幸福。莎士比亚更逗,有一次,在遇到一个失去双亲的男孩时,他竟充满深情地抚摸对方的头,说:“多么幸运的孩子啊,你拥有了不幸。”那男孩因莎老师的话疑惑了,懵懂无惜地抬头望着他。我们的莎老师就娓娓道来啦:因为啊,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炼,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失去了父母,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让人啧啧称奇的是,那男孩居然立即从莎老师的话里悟出了什么,四十年后,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叫杰克?詹姆士。
对于莎士比亚的这则传闻,我宁愿相信它是当时的时尚沙龙里蹦出来的一个邪恶的玩笑,或者,就像现在我们发达的报业热衷于向街头巷尾贡献经不起推敲的花边新闻那样,这纯属那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人泡制出来的、通俗化了的名人轶事。像海明威那样惜墨如金的人,如果不是喝高了,或出于装酷的需要,也不至于把话说得那么绝。在某些情况下,公共审美有着极大的轻佻本能,为了满足人们内心里对于“苦尽甘来”、“嚼苦为甜”的理想主义情怀,再复杂的事都可能被鸡汤化,被简化成一个俗不可耐的励志故事,而从名人嘴里说出的话,最容易被断章取义。不幸的童年是否与一个人的成功具有必然的联系,在我以为,是一种矫情的设问。幸与不幸本身就是多解的。一个人觉得特别不幸的事,在另一个人看来很可能不值一提。
有一段时间,我常和一位好友对比我和他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童年一直在乡下度过,在那个时期的乡下,缺衣少食、物资匮乏、信息闭塞是生活的主要线条。我的好友是八零后生人,父母都是有体面职业的干部,他是独生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不仅被父母隆重爱护,还要沐浴爷爷奶奶辈人热切的目光。我通常在心里以己度人地认为:他的童年是再幸福不过的了。可是,在我与她日常的交谈中,不是我,而是他,经常充当倾诉者。倾诉的主题是,他的童年太不幸了。理由是什么呢?他的童年生活是时时、事事在长辈的督促和贵阳儿童白癜风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