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静安亮眼
药物治疗白内障
由来自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揭示羊毛甾醇(Lanosterol)可以逆转白内障疾病中发生的蛋白质聚集。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实质是晶体失去透明性变成混浊状态。晶状体由紧密排列的晶状体蛋白组成,晶状体蛋白的有序排列是维持晶状体透明性的关键,任何晶状体蛋白排列紊乱或异常聚集均会引发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白内障的形成,但有关晶状体蛋白异常聚集和解聚的关键调控机制一直以来是个谜。
研究人员在对两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研究中,发现存在于正常晶状体内的羊毛甾醇是调控晶状体蛋白异常聚集和解聚的关键。根据这一发现,研究人员给患有白内障的犬使用了含有羊毛甾醇的眼药水。经过6周治疗,白内障犬的晶状体不透明度降低了,白内障的严重程度也下降了。
这一发现将为临床白内障的药物治疗带来曙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位晶状体再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由我国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再生医学方法,即移除婴儿眼睛中的先天性白内障,从而允许剩余的干细胞再生出功能性的晶状体。这一成果也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nature》上。
先天性白内障---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是儿童失明的一种重要原因。混浊的晶状体阻止光线传送到视网膜从而阻止视觉信息传送到大脑,这就会导致显著的视觉损伤。当前的治疗方法受限于患者的年龄和相关的并发症。大多数儿童患者在白内障手术移除后需要戴着矫正眼镜和弱视训练。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刘奕志教授研究团队利用晶状体内部内源性干细胞的再生潜力。开发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法,该方法保持晶状体囊(lenscapsule)---一种有助赋予晶状体发挥功能所需形状的膜---的完整性,同时还找到一种激活LECs生长的方法,形成新的具有视觉功能的晶状体。在最初的12名患先天性白内障婴儿接受手术后三个月后,一种再生的明亮的双凸形晶状体出现在这12名病人眼睛中。
新方法将引发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变革,而且有可能在未来给病人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的更好的治疗选择。
★高视在线,点击可看:
高视在线回顾|上海交通医院邹海东教授:白内障术前的超声测量
高视在线回顾|重庆医院李世迎副教授:视觉诱发电位VEP的规范与解读
高视在线回顾|医院李毅斌教授:抗-VEGF时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高视在线回顾|第二医院魏锐利教授: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治规范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