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在70-80岁老年人中发病率可达70%左右。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等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白内障一般发病比较迟缓,但是最终可致患者失明,且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需要手术治疗,所以中老年人需要格外重视这种疾病。那么白内障在早期有哪些表现?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患病要怎样治疗呢?
白内障治疗四大误区:误区1:把眼药水当神药
一些药物广告声称用了之后能消除白内障。但治疗白内障没有特效药,所有药物包括眼药水,只能对早期白内障起到延缓作用,无法逆转病情。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
误区2:白内障要“长熟”了才能做
几十年前,白内障手术要等完全看不见了才能做。随着技术进步,现在只要视力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可考虑手术。如果到晚期再做手术,反而加大手术难度。
误区3:年龄大做手术很危险
白内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只要术前评估合格都可以接受手术。
误区4:白内障术后只能看远,不能看近
由于老年人眼睛调节功能退化,如果植入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体,一般只能解决看远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最新一代的人工晶体能够满足远视力开车、近距离读书看报和中距离使用电脑的需求。患者适合哪种人工晶体,还需经过医生全面的术前检查后才能评估。
图文内容转自“医院”
仅用于分享交流,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