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树平
编辑:初夏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眼部疾病,致盲率达47%。据统计调查,在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90%以上。当然,也有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的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白内障,一般发病率较低。
通俗地说,白内障就是眼睛的一个“零件”——晶状体,不好用了。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一个透明的双面凸透镜,光线透过它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当晶状体混浊时光线的透受到影响,看东西就会模糊,这种晶状体的混浊称白内障。
早发现、早治疗对阻止或推迟白内障恶化非常重要。
白内障早期症状
如果老人突然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也可以读书看报了,这不一定是好事。老年白内障初发时,晶状体凸度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老花眼会减轻。
观察老人对颜色是否出现不太敏感的情况,白内障患者会觉得物体颜色不够明亮。
白内障患者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初期还可能在眼前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的阴影。色觉也会出现异常,白内障初期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
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昼盲或夜盲,若晶状体混浊先在中央部开始,白天光强、瞳孔缩小时,光线进入眼内受阻,因而出现昼盲;如晶状体混浊位于周边部,晚上暗光进入赤道部视网膜受阻,而赤道部视网膜的杆状视细胞是专司液视觉的,因而会出现夜盲现象。所以,如果老人在夜晚或白天的视力格外弱,就要警惕老人是否患了白内障了。
常用治疗白内障的药物
如果是早期的白内障,可以通过药物延缓发展。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抗醌体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维生素及能量合剂、天然提取物等等。常用白内障药物如下:
谷胱甘肽滴眼液
主要成分:主药为谷胱甘肽,溶解液一般是氯芐烷銨、硼酸。
药理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眼组织中的晶状体、角膜内含量较高。当晶状体混浊时,GSH含量下降。滴入一定量的本品,可阻止晶状体混浊化即阻止白内障的进展,或使之恢复透明。
氨碘肽滴眼液
主要成分:猪全眼球和甲状腺经胰酶和霉菌蛋白酶水解提取而成的生化制剂,含有机碘和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氨酸、冬氨酸、赖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每1ml中含有甲状腺特有的有机化合碘为0.-0.mg。
药理作用:是通过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再生,阻止白内障发展,提高视觉功能。有助于早、中期白内障的治疗和控制,使视力有所改善和提高。但对成熟前期和成熟期的白内障效果不显著。
卡他林、白内停滴眼液
主要成分:卡他林是自罂粟科黄花海罂粟分离的生物碱。白内停(还有卡林优眼水,)主要成分是吡诺克辛钠。
药理作用:此类眼药水能抑制芳香氨基酸异常代谢生成的醌类物质,防止晶体内不溶性蛋白质的形成,抑制白内障的发展。其化学结构与昆虫眼色素极相似,具有防止水晶体的水溶性蛋白变性,阻止白内障病情进展效用。据称此类眼药水能防止晶状体变性,阻止白内障病情的发展。
法可林滴眼液
主要成分:每毫升含主要成分法可林1.5毫克。辅料为:硼砂硼酸以及EDTA钠。
药理作用:为蛋白分解酶激活剂,有激活蛋白分解的作用,滴眼后能渗透到晶状体内,使变性的蛋白分解并被吸收,具有维持晶状体透明,改善眼组织的新陈代谢,阻止白内障病情发展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使已经发生的白内障逆转,由不透明转回透明。手术是治愈白内障的惟一有效途径。
什么时候做手术效果最好?
手术越早做越好,主要取决于白内障是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白内障发展的速度。如果患者本人觉得对生活没什么影响,也没有其他的眼部病变,可以使用药物延缓白内障的发展。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手术。一般来说,视力低于0.5就应该考虑做白内障手术。
不过,白内障手术只能解决由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视力下降。如果是由于角膜、玻璃体、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问题引起的视力下降,白内障手术是无效的。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