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 后天性白内障常识 >> 惟视讲堂看大师如何精细化处理角膜屈光

惟视讲堂看大师如何精细化处理角膜屈光

 

编者按:

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目前已愈加普遍,那么,对于不同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手术治疗应该注意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在IOL的选择及度数计算方面又该选择怎样的预测公式呢?请听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万修华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

RK术后白内障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要点

RK手术是80-90年代很普遍的角膜屈光手术,对于RK术后发生的白内障,传统方法是巩膜隧道切口,但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且球后葡萄肿较普遍,球后麻醉风险大,同时眼球软,巩膜切口不好掌握,所以,近几年逐渐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根据RK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切口瘢痕间距,选取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具体如下:

8刀RK

12刀RK

16刀RK

瘢痕间距的理论值(mm)

4.9

3.14

2.30

切口大小的建议值(mm)

3.2

2.2

2.0

在采用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中,需特别注意:

RK瘢痕并非均匀分布,尽量选择相邻2条RK瘢痕间距较大处制作超乳主切口,并尽量靠近角膜周边部,以使切口位于相邻2条RK瘢痕之间,尽可能远离RK瘢痕,以免增加RK瘢痕裂开的风险

前房内粘弹剂注入不要过于饱满,水分离要适度,以免眼压过高,RK瘢痕裂开

手术器械进出透明角膜切口时注意动作缓慢轻柔,尽量避免扩张切口

对于术中RK瘢痕裂开者,采用前房内注气或联合前房内注入少量粘弹剂封闭裂口,而非缝线缝合,切口密闭良好

术后预防性降眼压

术后1天复查,确定有无迟发型RK瘢痕裂开

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

万教授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纳入-年RK术后白内障患者19例,30只眼,术后时间均大于10年以上,利用不同的公式进行人工晶体度数预测及相关分析后结果发现:

1.术前术后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矫正视力提高(p<0.)、等效球镜降低(p<0.)、角膜内皮有轻度下降(p<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无统计学差异。

2.该课题组利用HOFFER-Q修正公式及SRK-T修正公式两种方式,均能较好的预测IOL度数,且SRK-T修正公式计算的IOL误差较小

3.术后视力的明显影响因素为眼轴长度,该研究发现:眼轴长度<30mm时,矫正视力在logMAR0.1以上的占70%

4.眼轴长度>30mm时,人工晶状体计算误差明显增大

5.术后屈光误差较大者,需给予配镜矫正

LASIK术后白内障手术治疗

手术切口选择

近年来,随着LASIK屈光术后患者年龄增加,白内障的患病率也快速增加。LASIK术后角膜的整体性没有明显破坏,因此,手术切口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

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

对于LASIK术后视力恢复及视觉改善的关键点在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若直接使用LASIK术后角膜测量的结果获得IOL的度数,一般会得出比实际较低的IOL度数,从而造成远视。因此,选择哪种公式计算误差更小就显得极为重要。

该课题组纳入-年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18例,27只眼,术后时间均大于10年以上:

9眼——A超测量角膜曲率+SRK-T修正公式

10眼——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HOFFER-Q修正公式

8眼——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Haigis-L修正公式

术前常规眼科检查,术后1天、1周、1月、3月进行随访。进行相关分析后结果发现:

1.术前术后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裸眼视力提高(p<0.)、矫正视力提高(p<0.)、等效球镜降低(p<0.),均具统计学意义,眼压及角膜内皮无统计学差异。

2.3种计算公式中均能较好地预测IOL度数,其中,HOFFER-Q修正公式计算的IOL误差较小

3.术后屈光误差较大者,给予配镜矫正

小结

目前,角膜屈光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者数目与日俱增,不同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后白内障手术应注意不同操作要点和技巧,正确选择修正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也是白内障医生所应极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d.com/wadzz/14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