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 后天性白内障常识 >> 逐光而行,ldquo晶rdquo

逐光而行,ldquo晶rdquo

 

编者按:纵是月冷清寒时,不减杏林勤学情。12月的杭州初入冬时,第二十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盛大开幕,在本次会议期间,爱尔康围绕白内障手术与屈光手术领域的热门专题,集结屈光领域与白内障领域专家大咖,精心打造白内障屈光交叉论坛、专题学术讲座、手术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盛宴,呈现更精彩、更前沿、更专业的“晶”彩时刻。以助力光明事业之初心,亮眼本次学术大会。

学科交叉共相融,观点交锋创新知

爱尔康白内障屈光交叉论坛致力为于医生打造白内障手术屈光时代的学术先锋盛宴,为患者创造全程精准,极致完美的视觉效果。两大专家天团实力出击,从各自领域出发,尽抒己见、教学相长,针对老视的矫正和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散光矫正,以及屈光意外的处理三个热门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领域的交叉、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主持人:白继教授徐雯教授

Topic1:老视的矫正和治疗

病例展示:患者女姓,45岁,专职会计OD-DS-DCx.2OS-4.50DS-0.25DCx51.2患者自述:长期框架眼镜,配戴SCL2年,因不适停用12年裸眼远视力:OD0.2OS0.1裸眼近视力OD1.2OS1.2手术的方式与设计:视远物戴鏡0K视近物戴境容易疲劳,清晰度不够,不戴镜0K患者的诉求,不愿配戴接触镜,渐变镜不接受,要求手术脱镜

讨论1.选择晶体摘除植入多焦晶体还是角膜屈光手术?

白内障团队

毕宏生教授

对于45岁年龄的患者来讲,单纯屈光手术会面临再次行白内障手术的问题,我选择通过晶体摘除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一次手术解决患者的多重问题。

姚克教授

患者第一诉求是摘眼镜,通过近视屈光手术将其主视眼矫正至1.0,非主视眼预留-1.5D近视,可以同时满足其视远与视近需求,而在45岁,晶状体尚透明的情况下,行白内障手术为之过早。

屈光团队

周行涛教授

患者第一诉求是矫正近视,而非矫正老视,在手术设计上,非主视眼预留-0.75D至-1.0D近视,配合专用老视软件,利用产生的约-1.5D补偿效应,即使在视远时,非主视眼仍可产生0.5-0.6左右的辅助视力,看远看近达到满意效果。

讨论2常规角膜屈光手术还是调节补偿角膜屈光手术

陈跃国教授

患者第一诉求为脱镜,我的设计方案是采用改良的单眼视,调整或者引入了负性球面像差的概念,使患者非主视眼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远视力同时能够获得一个很好的阅读视力,而且患者即使将来要做白内障手术,仍可以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或其他晶体。

病例2:患者55岁,轻度白内障,他的裸眼视力0.3,矫正视力0.8,同样有脱镜需求,我们如何来选择他的治疗方案,矫正视力用什么方案来矫正?

刘奕志教授

手术选择应该以患者需求为第一指导原则,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面对多种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患者的需求来进行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宋旭东教授

患者55岁的年龄通常以选择晶体手术为主,同时解决白内障的问题和屈光问题。多焦点晶状体设计日臻完善,视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都大有提高,针对年龄在55岁以后的患者,应该从晶体的角度选择,避免因白内障加重而做两次手术,给角膜增加了不必要的像差,所以我坚定选择做晶体手术。

张丰菊教授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种类设计多样,功能齐全,技术完善,在面对55岁绝对老花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时,我选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设计适合的补偿调节,以达到视力长期稳定的效果。

案例小结

郭海科教授

第一个病例患者45岁,首先考虑摘镜,屈光医生希望通过角膜屈光手术保留调节,也可以考虑ICL手术以减轻对角膜的影响,为未来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打下基础。关于摘镜,需要提出是10年的摘镜,还是50年的摘镜,如果考虑50年的摘镜,可以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一次手术达到长期摘镜的效果。

针对病例二,患者是近视矫正的情况下,白内障手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是不二选择,如果患者是远视矫正,设计的精准和选择人工晶状体需要尤其谨慎,我反对短眼轴、浅前房、老视患者行透明晶状体或者轻度白内障手术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因其手术准确率低,术后视觉干扰大。因此患者虽然50岁以上,但是手术选择和手术的成功率需要在更加全面的数据上进行深入分析和个性化选择。

王雁教授

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应以患者需求为第一指导原则,不因技术、设备以及晶体选择而影响这一原则。

卢奕教授

作为一名接受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眼科医生,我以实践经验推荐病例一中的患者先行角膜屈光手术。

Topic2白内障患者的散光矫正专家观点

宋旭东教授

想要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需要对散光进行矫正。角膜手术或晶体手术都可达到理想矫正效果,但角膜屈光手术会面临屈光回退的问题,Toric晶体可以做到准确矫正。

姚克教授

角膜屈光手术矫正散光在精准度上存在欠缺,相比而言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更为精准可靠。患者在需要白内障手术的情况下,选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是最好的选择,若只为矫正散光,择可选择LenSxRI手术,避免眼内手术带来的高感染风险。

张劲松教授

患者白内障与散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我选择Toric人工晶状体手术,LenSxRI手术首先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长期稳定性亦有欠缺,因此Torci晶体植入更好。

陈伟蓉教授

患者的需求了解和患者教育是进行病例讨论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探究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的实际影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Topic3:屈光意外的处理专家观点

卢奕教授

针对屈光误差较小的患者,患者愿意配眼镜,可首选配镜矫正;针对于晶体调整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屈光手术作为备选方案,针对晶体置换相对容易的患者可行置换手术,针对置换晶体有困难或者度数误差较小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二次手术,选择眼镜矫正。

周行涛教授

角膜屈光手术是一个减法手术,任何在角膜上面做切削,都应谨慎对待。屈光意外的患者中,需要一个窗口期来进一步改善和适应,对工作生活学习和自然的使用当中没有受到影响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不规则角膜患者,推荐行个性化引导的角膜表层切削进行修正。

王雁教授

国际外科协会曾进行一项调查发现,在眼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及屈光手术屈光度数选择造成的误差占了手术误差的一大部分,对于白内障手术,尤其是不可逆的屈光手术,应尽可能避免屈光性的手术意外。

郭海科教授

关于白内障的屈光意外,第一类为单焦晶体屈光意外,在第一眼手术后,第二眼手术时像差不要超过2.5D,以免影响双眼单视,当第一眼出现屈光意外时第二眼手术应调节屈光度,使得双眼接近,继而通过戴眼镜,避免手术。而对于超过2.5D的屈光意外,无法形成双眼单视时,行人工晶体置换术。第二类为多焦晶体意外,一类的近视屈光意外,可通过角膜屈光手术解决,另一类为远视的屈光意外,可行多焦晶体置换。

翟长斌教授

针对屈光意外,需要白内障科室与屈光手术科室的密切配合,针对人工晶状体无法矫正的不规则散光的患者,屈光手术是很好的选择。

宋旭东教授

面对屈光意外需要屈光与白内障双方合作协商,通常针对小的误差,屈光中心可以处理,如果是屈光误差较大,需要白内障科处理,双方共同会诊,合作解决。

张丰菊教授

针对屈光意外,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屈光手术回退的原因,比如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d.com/wadzz/14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