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类型:民间故事类,乡野杂谈系列。
作者申明:传承民间文化,说出魅力故事。故事属虚构文学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节等。更与现实生活无关,请理性、正确地欣赏故事。
“我有双眼睛,想给你光明。”小女孩早早就来到这里,凝视着山脚下的小院许久。此时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正步履蹒跚地挪进院子,手在空中胡乱的探索,像是有堵透明的墙在他面前,生怕撞了上去,原来是他眼睛失明了。那是她的爷爷,小女孩又好气又好笑,自己刚出门,爷爷就不老实了,“哎”的一声,她站起了身,转身向山下的家迈去。
“茵茵,茵茵。”还未进院子,就听见爷爷喊她的声音。小女孩无奈的摊了摊手,对着面对猪圈喊自己名字的爷爷说道:“爷,大门在这呐,你冲着猪圈喊我呀,我啥时候变成小猪了?”爷爷听到身后的声音,赶忙转过身,伸出了满是老茧的手。“谁说不是呢,咱家茵茵,咋变成小猪了。”引的小女孩气呼呼地不理他。
“我看你家茵茵真的成一头小猪了,你看她脏兮兮的。”此时正出门的王大婶看着他们祖孙俩,也跟着调侃了一句。气的茵茵在那乱蹦,并对着王婶吐了吐舌头,模样十分可爱。可不是嘛,大大的眼睛,蓬乱的羊角辫,还有脏兮兮的小花脸,衣服也是白一块黑一块。
“哎,茵茵,来,大婶给你梳梳头洗洗脸,要不然真成大花猫了。”说完大婶转身进屋拿脸盆和梳子去了。
说的也是,一个失明的爷爷一个小女孩,他们怎么可能会照顾自己呢?能吃饱饭都是天大的恩赐了。其实,茵茵是有妈妈的,只是3岁那年走了后就再也没回来。父亲倒是没走,这不茵茵每天早起去的地方就是父亲的家,可惜他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
“好了,别回家做饭了,就在大婶家吃,你爷爷的饭我一会端过去,吃完赶快去上学,马上迟到了。”王大婶溺爱地摸了摸茵茵的头哀愁满面,心想要是老表还在,他们爷俩也不至于这么苦。
农村里,大多都沾亲带故,王大婶喊茵茵父亲为老表,这些年也正因为乡亲们帮助,要不然当年冬天,他们爷孙就不可能熬得过去。茵茵乖巧的低下头,嗯的一声后呼啦啦的赶紧吃饭。
其实早饭很丰富,有鱼还有腊肉,但茵茵只吃眼前的咸菜。王大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渐渐泪水蒙住了双眼。不是她不想吃,她可能半年都吃不上肉。但她却不愿意,因为就这一粥一饭之恩,小小的茵茵都还不起,况且不是一顿两顿,这些年茵茵和爷爷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次王大婶家的饭。她吃不安心,你可以理解为穷人的尊严,穷人的骨气吧,所以看惯的王大婶就随她自己了。
如果王大婶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硬塞,也要茵茵把肉吃过瘾了再走,咋忍心让她就这样饿着肚子上路了呢?茵茵遇到了车祸,在医院3天还是没有挺过来。大家都瞒着她爷爷,因为这样一个可怜老人,怎么能承受得了。
“我有双眼睛,想给你光明。”这是茵茵临走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其实他爷爷的眼睛只是白内障,只不过没钱治疗。茵茵好像预知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打算捐献眼睛,换来给爷爷治眼睛的机会。
蒙在鼓里的爷爷还以为是哪个大善人帮他,医院。他想到的是,等治好了眼睛,不就可以看见茵茵了吗?自己又可以干活,又可以照顾她了。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此时的茵茵终于如愿以偿,永远的陪在父亲身边,而且还能看见山下的小院。而爷爷也回来了,他看见了,却不见了茵茵。一种不好的预感出现在心头,老人颤颤巍巍的走出家门,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喊道:“茵茵,我的茵茵,你在哪?”
苍老而又悲凉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子,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大家默默地跟在老人身后,不自觉眼角就泛起了泪花。
“乡亲们,行行好,谁看见我家孙女了,我家茵茵不见了。”说完还向众人跪拜了下去,此时王大婶再也忍不住,一把扶起老人说道:“茵茵没丢,她就在你眼里。”
老人张开了嘴巴,泪水不停地滴落,渐渐眼泪竟然变得微红,可怎么就哭不出声。无论老人用多大的力气,就是没有声音。慢慢,老人转过头,一步步走向后山,终于他也明白了,茵茵为什么喜欢坐在这里。他再也没下过山,“我有双眼睛,想给你光明。”就用茵茵给的光明,去看她生前喜欢看的东西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故事很精彩,切莫与现实相照应,不可当真。谢谢大家欣赏,如果你心中也有故事,不妨评论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温馨提示:本故事属民间文学作品,杜绝封建迷信。配图来自网络,需要请联系删除。了解民间文化,从欣赏故事开始。有您喜欢,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价值,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遗落民间的精神瑰宝吧!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