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 后天性白内障诊断 >> 治好白内障,还一个清晰的世界

治好白内障,还一个清晰的世界

 

出诊专家:广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姚达强

白内障是眼睛长了一层膜吗

55岁的徐先生是一名教师,来到眼科就诊。

姚医生问:“感觉哪里不舒服?”

“我有老花眼,今年2月份开始读书写字、穿针引线都不用戴老花镜了,反而远处的东西看不清。眼睛好像被一层膜蒙住,看东西十分模糊。最近一个月还怕光,大大降低我改作业写论文的效率。”

徐先生有高血压,右眼视力0.5,左眼0.6,聚焦手电筒的光成45度投照于眼内,并引导做裂隙灯等眼部检查,初步诊断出来,是老年性白内障。

全球现有白内障患者约1亿3千万,每年以万的速度增长。白内障不是眼睛长了一层薄膜,而是眼内的晶状体变混浊了。人的眼睛好比是一台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镜头,形状似飞碟,光线透过它才能拍出照片来。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致其混浊,光线进入就会受影响。当晶状体部分混浊时,眼睛看东西就像隔着结了霜的玻璃,无论看报、开车,还是看别人的脸部表情,都比较模糊;严重时,晶状体完全混浊,光线透不进去,好比镜头盖上盖子,人的眼前就一片黑暗,即失明。

白内障包括老年性、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等几类。在姚医生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不足1岁,最大的98岁,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占90%。

老年性白内障多为双眼发病,通常发展很慢,有时几十年才会发展到影响视力。当发现眼睛有下列一项或多项不适时,说明有可能发生了白内障,医院就诊:

早期,混浊出现在晶状体的周边部,可不影响视力,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看东西像有一层雾,边界分辨不清。对物体色彩的敏感度亦会降低,颜色变得没有那么鲜艳,对比不强烈、黑白不分明等。随着混浊向晶状体中心发展,可引起视力下降,如看近处物体愈加不清楚;或者看近处事物的视力逐渐变好,原来要戴老花镜的,现在不用戴了,比如老徐,或只需戴比以前度数低的老花镜,但看远的视力越来越差。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看东西时有重影。畏光,在户外或强光下,视物更加模糊,而在室内或阴天光线暗时,视物相对好些。眩光,晚上看灯泡周围出现彩虹样七色光环。

诊断白内障时,会进行视力、散瞳、裂隙灯等检查,以对视力状况、晶状体的位置、病变情况作出判断。

白内障是怎么引起的

“我怎么会有白内障,会不会瞎掉?”徐先生紧张地问。

“无论男女老少均可能因各种原因患白内障,老年人更容易发病,就像皮肤老化、头发变白一样,是自然规律,人与人的区别在于老化的时间早晚和程度轻重。”姚医生说。

孩子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晶状体混浊,多因遗传或母亲怀孕6个月内感染风疹、水痘、麻疹等病毒、孕期服用药物不当等诱发。由眼部其他疾病如高度近视、青光眼、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慢慢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眼部的外伤,如被打、碰到,或受电击、电离辐射等伤害,如果晶状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其原本的透明就可能变得浑浊。代谢性白内障,如糖尿病,因为血糖升高,晶状体内葡萄糖增加使其肿胀、混浊。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药品,也可致晶状体混浊,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这类药物多用于风湿关节痛、皮肤及粘膜瘙痒、支气管哮喘等病人。

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多,我国70岁以上患病率超过70%。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晶状体老化,从透明变混浊的退行性病变。在地球赤道附近和高原上生活的人群发病率高,比如中国西藏、海南、云南等地区,因为阳光的长时间照射会破坏晶状体的稳定,加速其老化。当人体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均衡时,如维生素C缺乏,晶状体的代谢受到影响,会出现混浊。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吸收功能下降,如果过度戒口,对营养的摄入不足时,更容易出现异常。此外,吸烟、饮酒、高血压等也是危险因素。

如何选择治疗时机

徐先生问:“我常看到电视上说,治疗白内障用某某眼药水。有用吗?”姚医生直截了当地说:“药物公认没用。你符合手术条件,身体没问题,建议手术治疗。”“做手术需要住院吗?”“不用住院,做完了当天就可以回家。”“会不会复发?”“不会复发。”

手术前,徐先生因过度紧张血压飙升到mmHg,姚医生说:“您不用紧张,我们会给眼睛滴上麻药。手术不会让您难受的,大概有几秒轻微刺痛。整个手术10分钟左右完成。”听到姚医生的安慰,徐先生放松了,血压也变正常了。术后视力恢复很好,双眼矫正视力达到1.0,人也精神了。医生告诉他术后第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要复诊,医院。

早期的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比较小,常无须治疗。但是如果合并青光眼、高度近视、虹膜疾病、糖尿病、外伤等,则早期就需要做手术。

尽管眼药水等药物并不能延缓、防止或治疗白内障,不过有的人可能因为还有干眼症或者心理作用,点了药水后,觉得眼睛湿润舒服,症状缓解了一些。所以,对早期或暂时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有的医生会建议使用一些眼药水,如莎普爱思、卡林优、白内停、谷胱甘肽等。

通常矫正视力在0.5以下,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病人,虽然视力比0.5要好,但白内障的程度影响工作、学习、驾驶汽车等日常行为,可考虑治疗。目前明确疗效的方法是手术,最常用的方式是用超声粉碎晶状体,重新换一个人工晶状体,对患者年龄无限制。

不少人以为要等到晶状体基本全部浑浊,即近乎看不见时才能手术,这是非常错误的。以前受技术的限制,故有此要求,但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而且如果继续等,不但白内障会逐渐加重,手术的难度大大增加,还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引起长期眼痛。

术前检查包括眼部检查和全身检查。如果有血糖、血压、心脏的问题,把血糖、血压、心功能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才可以做手术。手术的成功率很高,多数患者在术后第二天视力便有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可以配镜以达到最佳视力。

若术后视力没有改善甚至更差,大多不是手术失败,而是眼底有问题,需治疗眼底疾病。有些患者在术后视力恢复得很好,但是过了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视力又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后囊膜混浊,也叫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所造成的。后囊膜是晶状体的最外边一层,手术时必须完整保留,用来支撑人工晶状体。少数人的后囊膜细胞增生,会再次出现混浊而影响视力,可用激光治疗打开一个通道,改善看不清的状况。

如何预防

一般来讲白内障比较难预防,规范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全身性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太阳直射,不吸烟喝酒、补充维生素或有一定帮助。

当阳光照射太强,可在出门或开车时戴上太阳镜,镜片呈黄褐色的太阳镜抵御阳光的效果最理想。戴一顶遮沿较大的帽子,也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眼睛。

看电视时间长不会引起白内障,但会引起眼部肌肉痉挛,造成眼干、眼痛等眼部不适,因此,每看电视、电脑半小时,不防闭目休息一会儿,可减轻视疲劳,尤其避免在暗环境下,长时间阅读、看电子产品。

水分、蛋白质、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与晶状体代谢密切相关。防止人体的水分不足,在平时有脱水情况,特别是在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人体中眼睛里维生素C的含量是其他部位浓度的30倍左右,维生素C是维持眼睛晶状体生理功能,防止其老化的重要元素,平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的氧化损伤相关,故应多吃抗氧化的物质,比如葡萄、百果、枸杞子等。多吃粮食,定期食用钙类食物,少吃动物脂肪和糖。吃瘦肉、鱼类、蛋类、乳类和大豆制品,因为这其中的蛋白质丰富而质优,吃点鱼肝油丸,常吃点鸡肝、羊肝、猪肝、胡萝卜、香菜、油菜、菠菜等食物。

壮士留步,戳进往期内容链接

●妥协“越位”,不过是首爱情挽歌

●宝宝的安抚奶嘴该不该用

●十二夜

●三招解春困

●阴茎环带来的痛与快

●让指责评价变成情感表达

●乙肝那么难根治,原因在这里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d.com/ways/107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