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对着几个小时的电脑,下班后对着手机,除了睡觉之外,眼睛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如此过度用眼,你的眼睛还好吗?是否感到干涩疲劳、不舒服呢?让人不由担心会不会快“瞎”了!
近期网络上的一篇《警惕: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的帖子更是让这种担忧甚嚣尘上,具体内容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发出的高频蓝光,过度依赖使用会大大增加患上眼疾的风险,甚至断言称“三五年后,失明会大面积爆发。”
蓝光不仅仅存在于电子产品中,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各类浴霸、荧光灯、LED灯甚至太阳光发出的可见光中都含有蓝光。
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为“有害蓝光”,此外“蓝光致盲”表述非常不严谨,目前仅在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中显示,蓝光会对老年人增加诱发人眼黄斑变性的可能性,但无具体实验依据做支撑。
大数据显示,我国盲人的总数在多万,其中还有多万的中重度视力损伤人群,根据比例分析,意味着中国每年新增盲人数量达45万多,我国每1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
除了一些先天性不可克服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了成年人后天性致盲?国内专家表示,我国超过六成的盲人或低视力患者,皆是因以下6种种疾病引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元凶一
白内障---国人失明的头号凶手
我国每年有40多万的新增白内障患者,其中在盲人中白内障患者占到50%,让人觉得可怕绝望的是,白内障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我们年龄的日益增加,患白内障的几率就会越高,甚至到了80岁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其困扰。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会逐渐老化,变得混浊,从而形成白内障,但非常幸运的事情是,白内障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一般只需切一个小口,摘除晶体,再以人工晶体植入替代就可完成。
白内障给老人造成的不便显而易见,视力减退,头晕目眩……
有时候连帮儿女做个饭,都看不清碗筷在哪里……
由于视力减退,生活处处受限制,有些内向的老人,甚至会觉得自己像个“废人”……
如果不管不顾,任其发展,白内障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失明。但需要白内障患者注意的是,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法,所谓的眼药水或者口服药等等,都并不可靠,而一旦由白内障引发的视力下降,不仅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切不可再拖延应即时就医进行手术。
元凶二
青光眼---偷走视力的“小偷”
青光眼是全球公认的第二致盲眼病,在中国至少有万名患者,其中80万人因此而双目失明,它比白内障更可怕的是,患病时不疼不痒,患者没有太明显的感觉,正是因为如此,视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另外青光眼一旦造成了视野、视力损害是无法挽回的,无法通过手术治愈。
(正常视野VS青光眼视野)
因此,每年一次眼科检查测眼压看眼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患上青光眼,相当于坐上一辆没有倒车档的车,但是可以刹车,可以减速,早期发现,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元凶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班族的致盲性疾病
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随着发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成为了更大的社会问题,据悉,糖尿病患者若发病5年以上就会出现眼底病变,发病15-20年,仅有2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血糖持续失控,糖友几乎逃不过视网膜病变。
“有数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引发玻璃球出血、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可做以下的控制方法:
1
控制血糖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病人的视网膜病变发展迅速,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降压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尤为重要。
3
药物治疗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元凶四
老年性黄斑变性---高龄衰老的自然结果
人无奈的是抵抗不了岁月的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组织不可避免的出现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患者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看东西出现扭曲变形,若不早期加以干预,就会导致致盲的发生。
(老年性黄斑变性晚期眼底及视觉情况)
由于黄斑变性发病后2个月就可导致失明,因此,目前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查一次眼底,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与青光眼一样,这个疾病引起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的,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元凶五
角膜病变---外界感染引发失明危机
我国有万失明患者是因为角膜疾病引起,其中85%是来自于感染所导致,据悉,每年新发的感染性角膜病致盲患者就超过10万。
外界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角膜后,会使得原本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浑浊,慢慢诱发视力模糊、减退直至失明。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沙眼、结膜炎、佩戴隐形眼镜、干眼症等。
一旦因角膜病变导致的失明,医学上称之为角膜盲,由于角膜出现损坏,其眼球内部的结构正常,因此用透明健康的角膜把病变的角膜换点,病人的视力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膜移植,但由于不少原因,角膜移植依然处于紧缺的状态。
元凶六
高度近视---需要当病进行治疗
一旦近视度数大于度,儿童大于度时,就称之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不单单是戴着厚厚的镜片或者眯眯眼看东西这么简单,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还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等,它们大部分都会诱发致盲。
目前,并没有有效地方法可以避免高度近视发生病变,在日常生活中:
1、尽量避免近视加深:平时看书注意姿势及阅读的距离,看书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每45分钟应让眼睛休息15分钟。控制看电脑、手机时间,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尤其是游戏机、手机。
鼓励患者多参加室外活动,多看树木、花草等绿色植物,患者应走出楼群,在视野开阔处极目远眺。
2、合理均衡饮食:目前对高度近视没有特效药,合理饮食尤为重要。可通过摄入花青素促进视网膜紫质再合成,提升视觉敏感度,预防眼部疾病。
3、定期找医生检查:如果家人有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应增加看医生的频率,如没有特殊情况,一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根据医生的检查觉得是否做眼底的激光预防治疗。
4、适当运动:避免头部的冲撞运动,如跳水、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等。
眼疾面前,人人平等!远离眼疾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大于治疗”。在眼睛还健康的时候,束缚好任性的用眼姿势,保持好的用眼习惯,那些觊觎你的视力的“小偷”就无处遁性啦!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