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口作疾厚味措毒百病横夭多由饮食
强壮恣饕,比及五十,疾已蜂起,气耗血竭,筋柔骨痿,肠胃壅瘀,涎沫充溢。而况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后,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几欲飞越。
所以物性之热者,炭火制作者,气之香辣者,味之甘腻者,皆不可食也。
奉养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由是观之,多不如少,少不如饥,爽口作疾,厚味措毒,前哲格言,犹在人耳,可不慎欤!
元·朱丹溪《养老论》
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
《韩非子·扬权》
肥肉美酒,务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
《吕氏春秋》
贪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疾生火,形成许多病变。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快心之事,悉损身败德之媒。
明·洪自诚《菜根谭》
滋腻碍脾,刚燥损胃。
清·叶天士
随着年龄的增长,油腻物渐渐成了身体的负担,变得接受不了。
[日]白鸟早奈英《中年防老膳食秘诀》
脾胃由寒湿生痰,或饮啖过度,好食油面猪脂,浓厚胶固,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患。或不思食,或腹胀,泄泻,皆痰所为。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积多,过饮汤液,停滞腻物,烧灸膏粱过度。
陈无择引自《景岳全书》
燔炙熬煎,香甜肥腻之物,最悦口,而不宜于肠胃,彼肥腻易于粘滞,积久则腹痛气塞,寒暑偶侵,则疾作矣。
清·袁开昌、甫昌龄《养生三要》
倩盼作妖狐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
南宋·陆游《养生》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膏粱之过,因为消瘅。
宋·赵佶《圣济经》
陈纪元方曰: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戒篇》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按:世人俗气重,饮食图爽口,贪纵美食以为福,不知享乐一时,久必为灾,“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也。放翁说:“倩盼作妖狐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可谓语重心长。
.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
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沥而下泄,莫不由饮食之过伤,滋味之太厚。
如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于饱甚者,则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糟粕变化,早晚溲便,按时精华,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气内守,荣卫外固,邪毒不能犯,疾病无由作。
故圣人立言垂教为养生之大经也。
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
石一参《管子今诠》
.不极五味芬芳不致远国珍异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是以充盈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芳之和,不致远国珍稀异物。
墨翟《墨子·节用》
.营养须全面精炼失营养
要记住:每一种营养素都是同等重要的。
40种或40种以上营养素,对建立健康的身体是必须的。具有营养价值的非精练食物,如牛奶,可以提供全部营养素。相反,高度精练的食物,如白糖,仅能提供一种营养素。
大概单一营养素的缺乏,从来不会在人类发生。一个人饮食失误,必定同时造成多种或重叠的营养素缺乏。
[美]A·戴维斯《饮食营养与长寿》
当令饮食均。
唐·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
吃饭莫偏食,样样都要吃。
刘正才《中医长寿之道》
按:怎样保证营养的全面呢?除了一视同仁,饮食均衡,莫偏食外,避免吃精练食品,而选择粗加工食品,可以使营养丰富而不单调,以致产生种种营养缺乏症。
.食糖若过多为害真不浅
摄食砂糖过多,已被列为文明病的一种。
你知道吗?所摄入的这样多的砂糖,便是侵蚀你的身体,引起可怕疾病的元凶啊!
英国伦敦大学营养学名誉教授乔恩·尤特金博士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就说:过多的摄食砂糖,会引起心肌梗塞,因为砂糖阻碍毛细血管的物质代谢机能。此外,会引起白内障、糖尿病和损害肾脏、肝脏、肌肉、神经性皮肤炎症,这已为人们所了解。还会造成骨髓造血机能的低下,引起骨髓障碍性贫血,并使体内的磷、钙含量减少,因而导致骨变形,脊柱弯曲、关节疼痛,都是过多摄食砂糖引起的。另外,还造成骨质松散症。骨质松散是因伴随着老化而出现的激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但过多摄食砂糖就会加速这种病症的发展。
[日]白鸟早奈英《中年防老膳食秘诀》
糖要尽量少吃。
[美]L·鲍林、E·卡梅伦《癌与维生素C》
过度地吃糖会增加肥胖和招致糖尿病,血液中过多的糖分能变为促使动脉硬化的中性脂肪。如果再过多地吃肉,更能加速它的发展。
[日]松本康夫《保持青春的秘诀》
要逐步去掉食用糖和盐过量的嗜好。
年智利《新情况》周刊
.盐害少人知低盐可治病
盐分能抑制碘的活动,体内碘失去了活力,就会破坏胶质,降低激素分泌机能,造成表皮变黑或皮肤干燥等现象,吃盐多了,还会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出现褐斑或雀斑。
近来“盐害”的含义,也转向人体的内部,它首先表现在对血压的影响上。高血压患者把每日食盐量控制在0.5克以下,其血压就会逐渐下降。这说明体内盐量的多少,主宰着血压的升降。此外,患结核、皮肤病和肾脏等病人,如不特殊吃盐,就能提前治愈。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北极寒冷地方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每日摄盐量4克,患高血压比率为4%,南太平洋马歇尔群岛人每日7克,高血压病率是7%;美国人10克,高血压病率10%;日本广岛地区14克,高血压病率20%;秋田地区26克,高血压病率达38%。
吴桥译、洪路编《延长青春的饮食知识》
要能延年,少吃食盐,也要尽量少放调味品。
[美]莫里森《特效食疗法》
在所有的原始社会里,人们不知道什么叫高血压。与此相反,在所有的文明社会里,高血压却很普遍。它是与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另一方面,所有高血压病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则似乎在于吃盐。为了控制高血压,必须将食盐摄入量减少到1克/天或更少。
[美]索尔·肯特《延年技术》
委内瑞拉《宇宙报》年8月报道,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的脑动脉血管病发病率比一般国家高得多,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的高血压病普遍和中国人吃食盐较多有关。
不少国家提倡饮食“清淡化”。年,在西德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指出:预防高血压和心肌梗塞,应从儿童时期限制食盐的进食量开始,从而养成饮食清淡的习惯。
桂茂、李振元、郑锡恒《味苑》
秋田县实行的“低盐指导三十条”,仅供参考。
1.调味佐料、菜汤全都用淡味。
2.发育成长期的膳食,尤其要调理为淡味。
3.膳食的质与量相比,更注意把质的配比作为重点。
5.营养平衡的膳食,食盐可以少。
7.主食只吃八分饱。
8.饭食不必一定配加酱汤、咸菜。
9.不喝面食类的汤。
10.面包、面食类里包含着食盐,所以副食要味淡。
18.养成少用酱油的习惯。
20.与其在炒菜里加酱油,不如养成蘸酱油的习惯。
25.煮炖食品先用淡味,待熟时再调味。
27.黄绿色蔬菜、油、肉、蛋类菜肴,用盐要少。
28.蔬菜的烹调,与其用来做火锅、汤菜,不如做熬菜;熬菜不如用热水抄;热水抄不如用油炒或生吃。
摄食食盐过多和高胆固醇,同时都是高血压和脑中风的重要原因。
一九七七年,美国上院特别委员会报告的《美国的饮食目标》中说:“一天的食盐摄取量,最好是五克。”
[日]白鸟早奈英《中年防老膳食秘诀》
.食盐宜低量缺乏亦致病
量不足,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衰弱和心脏功能下降;如果用量过度,则会影响水盐代谢,血压的协调,以及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的其他功能。
年苏联《健康》第三期
.茶防损精气酒多血气乱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清晨饮茶,东坡谓直入肾经,乃引贼入门也。
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养生要诀》
多饮茶则气降。
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不喝隔夜茶。
郭子光、张子游编著《中医康复学》
肠空莫用茶穿。酒多血气皆乱。
宋·任源《真常子养生秘诀》
一叟捻须曰:我不缅旨酒。
清·叶天士《十叟长寿歌》
忌劝酒豪饮。醉酒易伤胃、肝、脑,对健康有害。
《用餐五忌》载《中国地质报》
多饮酒则气升。
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美酒为毒,酒难多饮。
东汉·王充《论衡·言毒》
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唐·白居易《寄卢少尹》
传曰:“宾主终日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祸。”此圣人施教之意也。
元·朱丹溪《茹淡论》
巴黎大学杰克·卡路里博士说:“法国在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方面,具有破世界纪录的令人伤心的专利特权。在十名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当中,就有八名是因酒精中毒造成的。”
在酒的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法国,酒精中毒和肝硬化死亡率也都是世界第一。
[日]白鸟早奈英《中年防老膳食秘诀》
人生百病无不有,能召百病莫如酒。
步翼鹏辑《养寿诗歌》
唯有纵酒,厥祸尤烈,酒毒上攻,虚炎灼肺,变为阴虚,只缘酷醉。
程国彭《医学心悟·保生四要》
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
宋·任源《真常子养生秘诀》
饱食上勿饮酒,生痰呕。
明·周履靖《益龄单》
莫强饮食,莫大醉。
慎到《慎子》
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痰。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逸。
唐·孙真人《卫生歌》
按:酒少饮,可御风寒,通疏络,亦可助药性,化瘀阻。但养生者戒之,且固不必借酒以发挥如此作用。嗜酒成癖者,尤多酒精蓄积中毒,而致震颤麻痹等种种疾病,不可不知。
.肉食过量疾病温床
今天,很多的医生和营养学家们,禁止痛风、风湿病人吃肉食。预防尿毒症的方法之一是不吃肉。
法国和英国著名的医学工作者都明确指出,文明人患的很多疾病都是肉类的肌肉纤维上积存的尿酸物质引起的。肾脏每天只能排出0.4克尿酸,排不出去的尿酸积存在体内,成为痛风、风湿、头痛、癫痫、痉挛、神经质等等的温床。
[印]斯瓦密·维希纽特瓦纳达《瑜珈大全》
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结聚之疾。
彭祖引自《养性延命录》
肉类的尿酸是疾病的根源。
巴里特博士曾说:在人体的废物中,最重要的是尿素和尿酸(均为氧化合物)。
一位美国医生分析肉食者和素食者的尿液,发现肉食者的肾脏比起素食者要多花三倍工夫,来清除肉类所含的有毒的含氧化合物。这些含氧化合物(如尿酸等),不仅损害肾脏,也会损害身体其他部位。它们可被肌肉充分地吸收,不久,这些毒素的身体各部的尿素渐渐硬化,并形成结晶。这种现象发生于关节处,就会形成痛风、风湿和关节炎。当尿酸聚积于神经时,就会得神经炎。
李匡正编译《密宗·静坐·瑜珈》
.饮食污染肉类最甚
在化学杀虫剂及其它污染大行其道的今天,吃肉习惯还有其它危害健康的因素。
肉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因而所含的化学污染剂数量也大得多。这是因为:牲畜、家禽所吃植物饲料中的化学毒物全都积累和集中在它们的肉里。科学研究证明:肉类食品中所含有的杀虫剂残余物质是根用蔬菜或谷物所含同类物质的四十倍。肉类食品所含杀虫剂残余物质相当于豆类、叶用蔬菜和水果含量的十倍。肉类食品所含有毒化学物质甚至相当于牛奶场奶制品含量的二倍。
柏忠言、张蕙兰《瑜珈──气功与冥想》
你应当抵制和避免摄入受污染的食品,或者是对抗性食品,这类食物有罐头、烟熏肉类或成品食物等。不要经不起这些食品的诱惑,这些食品在体内的废物积存就会起到阻止愈合过程的作用。咖啡和可乐饮料,反而会刺伤肝脏和胰脏的。
美·莫里森《特效食疗法》
.谨防酸中毒和气可致祥
如果光吃酸性食品,如米饭和鱼类,那就会导致酸毒,血液变成酸性,皮肤变得干巴,眼神显得混浊。要防止这种酸中毒症,就得吃水果、青菜以及海带、干梅等矿物质含量高的碱性食品,以便中和血液中的酸。俗话说:“和气致祥”,这与医学道理是吻合的。
肖德桢《饮食抗癌法》
.饮食可以致癌饮食亦可抗癌
美国科学院的饮食、营养与癌委会(DNC)年6月,作出了如下结论:“大多数癌症是有可能预防的。”“看来更可能是由生活习惯和饮食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其中两位著名癌症专家预测:由于饮食的改善,至少有可能使美国的癌症发生率下降35%,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运用饮食抗癌,有可能使癌的发生率下降30~60%。
可降低癌症危险性的这些饮食,也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卫能力,同时预防其它常见病,例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肥胖症。
而且不少重要的抗癌营养物,同时也对抗着生命的衰老过程,例如维生素B、C、E及矿物质硒等。
肖德桢《饮食抗癌法》
年,豪斯曼指出,减少脂肪的摄入,将会降低乳腺癌与结肠癌的发病率(在美国这两种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她认为脂肪摄入量过高是美国人饮食中起致癌作用的最大问题。
肖德桢《饮食抗癌法》
胃癌,在那些常吃煎烤的肉类菜肴的国家中,极为广泛地流行,这种菜常常是用锅里做过菜的剩油做的。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
要回避怀疑有致癌性的加入色素或食品添加物的食品和清凉饮料。
[美]L·鲍林、E·卡梅伦《癌与维生素C》
亚硝胺是导致大肠癌的可怕致癌物质。因此,如果充分摄食植物纤维的话,细菌也能被排除体外,产生亚硝胺的机会也减少了。
[日]白鸟早奈英《中年防老膳食秘诀》
按:许多癌病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所致,这种认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了,但却往往又为人们所轻忽。饮食防癌、抗癌、治癌,是当前世界的热题,中外古今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若能以命为贵,认真学习,便可明哲保身。有些人明明误于自己的无知与贪欲,反而抱着“生死由命”、逆来顺受的偏见,甚至一边治疗癌病,一边大讲营养,从而加速走向死亡,而不悟实因饮食致死,可怜可叹!
.肉食为主易致癌素食为主危险少
肉类消费和癌症有关。
最近,在很有威信的《新英格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和吃素妇女比较,吃肉妇女患上乳癌的比率高得多。在美国,素食妇女患上乳癌的比率比吃肉妇女低百分之二十至四十。
美国科学院作出结论说:不单是乳癌,还有结肠癌、肠癌、前列腺癌都直接和以肉类为主的膳食有关系。它向人们推荐一种脂肪含量低——完全排除以肉食为主,而多用水果、蔬菜、全粒谷物等等的膳食。它还特别警告人们不要食用诸如香肠、火腿、咸肉之类的食品,以及一切盐腌、烟熏的食物。
他说:总而言之,证据说明,某些类型的膳食,以及某些食谱的组成成份倾向于增加癌症的危险,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减少这种危险。
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
.维生素防癌保健
为了抑制癌的发生,降低其它疾病的罹患率,最少也得每日摄取维生素C毫克,而且为了达到最好的健康状态,大体上每人每日需要摄取从1克到10克之间的适当数量。
在此基础上,劝你们要充分摄取维生素A、E、B群,以及无机盐等。每天的膳食当中,必须要含有丰富的绿色、黄色、以及红色的蔬菜。
[美]L·鲍林、E·卡梅伦《癌与维生素C》
.日本重视饮食防癌
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副所长提出预防癌症十二条,其中九条就是关于“饮食”的问题。
1.不偏食,摄食营养应平衡;2.不反复食用同一种食品;3.避免饮食过量、过饱;4.不嗜酒,不饮酒过度;5.不吸烟或少吸烟;6.摄取适量的维生素A、C和E,多吃富纤维的食物;7.摄入食盐不应过量,不吃过热的饮食;8.不吃烧得过焦的鱼肉及其他食物;9.不吃发霉的食物。
《大众日报》.11.16
.癌症从口入“四因”须严防
癌症也可以从口而入。据统计美国妇女所患癌症60%与营养有关,男性则有40%。调查发现,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主要癌症和某些饮食有关,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及结肠癌和直肠癌等,与饮食中的高脂肪有关。食物本身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易受污染,烹调过程,应用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致癌因子。
1.食中营养素的比例不当可能致癌。
已知长期应用高蛋白、高脂肪、精制糖及低纤维的食物,可使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长期食用大量饱和脂肪酸为主的食物,可引起体内内分泌紊乱,而易发生子宫、睾丸、前列腺等器官的肿瘤。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已观察到,限制食物中的热量,可抑制肿瘤形成,并增加予期寿命。
高脂肪食物,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产生较多的胆酸,胆酸代谢衍生物经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可生成致癌物质。含大量饱和脂肪酸的膳食中,常有较高的胆固醇(本身无致癌性),可促使一些化学物质导致大肠癌。
动物实验还发现,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不足,热能摄入量较少时,可增加对致癌物的敏感性。美国黑人各种癌症发病率比白人高2~5倍,伊朗南部一些地区居民的食物中,由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使食管癌的病率较高。
很多粮食中皆含微量的亚硝基化合物,还有一定量的胺类、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物质可在体内外合成致癌性的亚硝基化合物。
剩饭菜及蔬菜在贮存过程中,亦可产生硝酸盐,尤其食用腐烂蔬菜,可引起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隔夜和放置时间较长的茶水中,含合成亚硝胺化合物的二级胺,有很强的致癌作用,故不宜喝。
⒉食品的污染。
食品在种植、贮存、加工和烹调过程中,因气候、土地、加工方式等原因,而使食品沾染了致癌物质。最常见的是食物霉变,如可从酸菜中分离出白地霉素,从某些粮食中分离出黄曲霉素,都是很强的致癌因子。
用煤、木材、原油等燃料熏制食品时,燃烧后所产生的多环芳烃类苯芘可附着在加工食品上,污染食品,往往引起动物肿瘤。
⒊烹调的弊病。
烹调指加热和调味等各个环节。肉、鱼等动物蛋白在烹调烧焦后,其中色氨酸可形成一种强烈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
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使食物热解,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
油炸食物本身难以消化,可刺激胃肠消化道,引起慢性炎症,诱发消化道癌症。
绿色疏菜如切后长期搁置,可使食物氧化,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⒋食品添加剂的因素。
指食品生产过程中,为增加美观,提高食欲等而加入的防腐剂、调味剂和着色剂。如在饮料和酒中,添加防腐剂二乙基焦碳酸盐与氨反应,则生成致癌物质——氨基甲酸乙酯,因此,应予禁止。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是从煤焦油中提炼的,大多对人体有毒,并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橙黄SS和碱性槐黄,多属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生成有较强致癌性的2—氨基—1—萘酚。在合成色素生产中,还可混入砷、铅和其他有毒中间产物而致癌。
高健《营养与疾病》
.寿命长短关乎饮食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近藤正二博士用30年时间,走遍日本各地,调查了个地区,发现与长寿最有关联的各种条件之中,饮食和饮食习惯关系最大,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米吃得多了和盐分摄取多了──短寿;鱼和青菜都吃得多──长寿;多吃鱼、少吃菜──短寿;多吃豆腐、豆酱和青菜──长寿;常吃海藻类──长寿。
吴桥译、洪路编《延长青春的饮食知识》
按:饮食对于生命的寿夭,其道理便是如此简单明白,从经济上来说,钱少花,寿命长,身体好;从精力上来说,少费心,少用力,少花时,少受害。这种食谱和饮食习惯,让我们都乐意采取吧!
.长寿奥秘少睡少吃
世界上有的调查认为,一百岁老人长寿的奥秘有两点,一是少睡,二是少吃。
少吃而能满足正常的物质需要,既在于你练功时呼吸功能强,也在于基础代谢降低,不需要吃那么多。况且,你吃得少,胃肠自身的能量消耗少,你吃得多,自身消耗能量也大。大家注意就会发现,吃得好,吃得多时,就疲倦。
《严新气功大师演讲录》
内侍张茂则每次进食,不过粗饭一盏许。平时,张总爱对人家说:“少食为佳,不要吃得太饱了。”食取补气,不饥即已,饱生众疾,至于用药消化,尤伤和也。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减少饮食,可以把遗留在体内的毒素排出,对于强化身体机能很有用。减食最明显的理由,也许是因为现代人普遍都吃得过多。吃得过多,会造成身体机能的负荷太重和操作过量。身体机能长期的亢奋,最后可能导致集体组织的损坏或崩溃,而造成机能失调或引发其它的病症,糖尿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少吃东西是人类生病的一种自然反应。少吃东西,才能让胃充分休息,而且减轻身体机能的过渡负荷,使生理组织恢复活力,白血球和抗体充分发挥驱除病菌的功能。
陈柏达《五福临门》
节饮食以养内。
明·张景岳《类经》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凡当得病,宜先减食。
明·尤遵叙《食色绅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唐·百丈大智禅师二十条丛林要则
在整个高加索,清瘦的体型,对男人和妇女来说,都是最理想的。他们认为肥胖的人,都是病态。格鲁吉亚人认为一个人应该能够“一日九赴宴”。车臣人以他们从来不吃“最后一口”而骄傲。阿塞拜疆的长寿人则自称他们吃饭只以解饿为度。他们有句格言说:“要想受人尊敬,少说为妙;要想健康,少吃为妙。”好吃懒做,人之大敌。
[美]苏拉·贝尼特《他们为什么长寿》
按:长寿奥秘,说来平凡,只是“少睡少吃”,一个“少”字而已!内侍张茂则养生经验便是“少食为佳”,病从此减,体从此健,智从此开,寿从此长。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少”字有如许妙用,如许大用,不是证明了“反者,道之动”的真理吗?唯因其“少”,故体型自然是“清瘦”,以长寿闻名于世的高加索人,认为“清瘦的体型,对于男人和妇女来说,都是最理想的”,它符合我国“轻身延年”的长寿经验。常人反以肥胖丰腴、满脸红光为理想体型,认为有福气,他们却认为“都是病态”。
为了健康长寿,少吃为妙,解饿为度。
.太医养生无别诀知休能休是三昧
太医孙君昉,自号“四休居士”:粗茶淡饭饱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
宋·陈直、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
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
元·李东垣《脾胃论》
中年弃嗜欲,晚岁节饮食,
中坚却外慕,魔盛有定力。
南宋·陆游《暑中北窗昼卧有作》
.养生别无它术只是注意饮食
贾铭,字文鼎,生于宋末,曾受明太祖召见,问其养生之术,答曰:“无它,只是注意饮食而已”,并献所著《饮食须知》,享年岁。
明·袁黄《二六功课》
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
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疾苦为身累。
何必餐霞铒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
但于饮食起居间,去其甚者将安乐。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真西山卫生歌》
按:贾铭享年岁,明太祖问其养生之术,他答曰:“无它,只是注意饮食而已。”《真西山卫生歌》也认为:“何必餐霞饵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但于饮食起居间,去其甚者将安乐。”于此可见饮食养生之道对于安享天年的重要性。但是,能够“注意饮食”,“去其甚者”,却是异常不容易的,需要高度的人生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方能做到,也方能抵制世俗的诱惑与习惯势力的压力。饮食养生之道,是由上古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中派生出来,而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说是关键性的一环。但不可孤立起来对待,应当在练功修道中,作为整体——浑然一体,即不可或离、不可分割的大道来对待,如此才能性命双修,形神俱妙,修真济世。
.高加索人的长寿饮食经验
在高加索人的饮食中,有两个永恒不变的因素:
一、食不过量他们从食物中吸收的热量,都远远低于美国医学协会向美国人所推荐的标准。在科奈尔大学所进行的实验表明:限制热量吸收,可以延长老鼠的寿命,但必须在早期阶段进行。
二、尽量从植种的和野生新鲜蔬菜中摄取大量维生素,它们代替了高加索的食物中的肉类和甜食。大量吸收维生素C可以使人的机体对许多种疾病产生免疫力。
[美]苏拉·贝尼特《他们为什么长寿》
按:高加索人的饮食一是低热量,二是从鲜菜中大量摄取维生素,三是少肉少甜。三者简单易行,却合乎自然饮食之道,无怪于他们能够健康长寿。当然,他们的长寿,还有其它的不可或缺之条件,如高山空气无污染,常年劳动在大自然中,人际关系无私、和谐等等,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关中俭啬少病而寿江南饶足多疾早夭
是以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肴馐,不过菹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夭。
北方仕子游宦至彼,遇其丰瞻,以为福佑所臻,是以尊卑长幼,恣口食啖,夜常醉饱,四体热闷,赤露眠卧,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
唐·孙思邈《养性篇》
按:孙真人说:“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肴馐,不过菹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可见“啬”为养生宝,饮食当俭啬,而此却为常人所厌弃。又说:“江南岭表,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多疾早夭,竟然由于得天地之独“厚”,因为“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简直是物产丰富,生活条件太好所致。一俭啬,一饶足,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少病而寿,一多疾早夭,岂不令人触目惊心,知所戒慎?他又进一步说明,并非由于人们体质素禀之不同,而是饮食丰美足以召祸。他说:“北方仕子游宦至彼,遇其丰瞻,以为福佑所臻”。北方读书人,十载寒窗,长年辛苦,得到南方做官,生活“丰瞻”,自认“福佑所臻”,正乃人之常情,然而,岂料“福兮!祸之所伏”,由于“尊卑长幼,恣口食啖,夜常醉饱,赤露眠卧”,而致“未逾宿月,大小皆病”,合家老幼,贪图口福享乐,还未满一个月,便大大小小都生病了。祸来之速,实在骇人!
.人以饮食生亦以饮食死
参天地为人,人莫不饮食。
人以饮食生,亦以饮食死。
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
人死于食,与死于色同。
清·龚易图《谷盈子十二篇》
饮馔者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欲救之术,莫过乎俭。
南宋·曾慥《至游子·五化篇》
我曾遇到许多人,他们都坚决相信,某些东西必须吃,某些东西一定不能吃的。
[美]苏拉·贝尼特《他们为什么长寿》
道无畏道,自饮食男女见之。
明·董榖《冥影契》
按:王士雄说:“人以饮食生,亦以饮食死。”清代龚易图尤其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死于食,与死于色同。”同样是饮食,有道与否,作用截然相反,或生或死,或福或祸,惟人自召之耳!许多人养生者反以害生,前赴后继,死于食者累累,而不知畏,读此无啻当头棒喝。
.练功修道少食为根贪求口福病生年损
守一之法,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故少食以通肠,亦其成道之人。
东汉·于吉《太平经》
食无求饱,随遇而安,才能专心修道,锻炼心智。天天讲究美味,贪求口福,则必然会起分别心和烦恼心,这样,心地怎会清净呢?所以还是少吃比较自在。
少吃,则对物质的依赖也相对地减少,容易达到知足常乐的境界,既不必为生活而奔波,又可对自已的理想全力以赴。
陈柏达《五福临门》
当少饮食,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
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
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是愈塞,年愈损焉。
晋·张华《博物志》
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
隋·智顗大师《摩诃止观辅行》
饥生阳火炼阴精,食饱伤神气不升;朝打坐,暮打坐,腹中常忍三分饥。
明·尤遵叙《食色绅言·尹真人长生诀》
养生诀: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
东晋·葛洪《抱朴子》
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饮约食,一乃留息。
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存守三一论》
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
心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俱出。
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又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闭。
东晋·葛洪《抱朴子·释滞》
按:修道者少食是一个重要原则。“少食为根”,《太平经》认为守一之法,要以少食为根本,因为人身之“真神好洁”,多食则“粪秽气昏”。许多人不是都有这种体会吗?你如果参加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就感觉心烦气昏,大便秽臭,连放的屁也比平常臭的多,这便是一个明证,而内中心身受到的“暗害”,也不言自喻。所以《抱朴子》说:“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否则“令人气强难闭”,内气强刚不柔,难以闭气练“胎息”。晋代张华说:“所食愈少,心开愈益”,即神清气爽,心智清明,而“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以致“气不行则生病”,(《养性延命录》)便“心愈塞,年愈损焉”。(《博物志》)不但不能练功修道,进而生病损年了。这些是古人修炼的经验之谈,由此可知,饮食养生之道乃是修道中极其重要之关键所在,而其本身即是一部大法——饮食大法。或许可以这样说,不善于饮食的人,就不善于修道。
.修真全性取利捐害
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
唐·王士元《亢仑子》
按:食色,性也。此“性”是人之本然之性,即“天性”。声色滋味,利于性者,是适合人体的自然需要,而有助于修真全性,所以“取之”;有害于性者,速宜“捐之”,此乃圣人全性之道。
故食之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约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
唐·司马承祯《天隐子》
按:古今中外的修真之士有“斋戒”之说,乃是人类练功修道经验的结晶,无关于所谓“迷信”。斋者洁净,庄子更要求“心斋”为主;戒者节约,足知止,以调中也。
.消息饮食摄生养性
稍能饮食、嗜欲间消息之,则无枉横之虞也。词昔年五味酒食过度,痼疾缠身,思其所因,有自来矣。遂即栖心附道,肆志林泉,景虑都忘,渐至痊复。词禀性顽愚,昧于忌犯,将摄之理,粗约縻,仅二十年来颇获其验。
惟摄生养性,则神谧延龄而已。
宋·刘词《混俗颐生录》
按:宋代刘词号茅山处士,现身说法:“词昔年五味酒食过度,痼疾缠身”,此等现象,在今人中尤为习见。但他能自我反省,“思其所因,有自来矣”,乃逆而反之,“栖心附道,肆志林泉,景虑都忘,渐至痊复”,“二十年来,颇获其验”,正反对比,感人至深。愿昧于忌犯者,由此而有所悟。
.修真下手入静先绝腥荤香辣
上阳子曰: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致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致先天之气散而不聚。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
食不过饱,过饱则伤神;食不过饥,过饥则伤气。饮食要调和得中,饥则加餐,适可而止。饮食之道,修真不可不知。
朱文彬辑《大成捷要》
服气之人,肠胃虚静,但是生冷酸滑粘腻,冻硬难消之物,并不可食也。
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饮食调护诀》
餐元和,撤滋味,使神清气爽。
《彭祖摄生论》
味顺则神气清。
战国·扁鹊
按:《大成捷要》将“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作为“下手入静”的基础功夫,先决条件。因为“腥荤之物”,“必致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必致先天之气散而不聚”。如此,一身之中,先后天之气俱受饮食不当之害,不避不除,根本就练不了功。若是纵口腹之欲,心迷其中,还奢谈什么修道呢!它提出对治方法:“素食淡饭,以除原味”,饮食朴素清淡,来消除原来不正的气味,以为入道之基。但是尚须“调和得中”,以免伤神伤气。
.淡泊滋味明洁身心抑制嗜欲内外兼持
夫所谓斋者,在明洁其心,内外兼持。……一为控制嗜欲。口之于味,为嗜欲之首,人所最难餍足者,而昏志气,生疾病,皆原于此。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者是也。能斋,则滋味淡泊,气血不强悍,主宰清明,肉躯皆得其职矣。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调和饮食,适可为宜。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心灵闭塞,坐念不安。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周。食秽恶之物,则心识昏迷。食不宜之物,则易动宿病,务须戒慎。
清·杨践形《指道真诠》
按:世有所谓“斋”者,其要旨在于淡泊滋味,柔和气血,明洁身心,内外兼持,以为进道之基。而庄生认为重食斋,尤应重“心斋”,视今日寺庙中虽名曰素食,什么猪肝、排骨、鸡爪纷然并呈,其心态固未“斋”也,时未知作么想!
.充摄宜适中饮食究和成养精且益智
凡食之道,大充,形伤而不藏;大摄,骨枯而血冱。充摄之间,此谓和成。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
《管子·内业》
养生之事,食其最要且重,而不可一日离者矣。
食所以养体,过于啬,则骨不荣而就枯,血不流而就涸。
饥饱适度,则血气和,而形体自成。养孩童者尤宜注意于此。
食化而为精,精由食生,而知由精生。故调其食者,即所以养其精,而益其智也。
老者之食贵有节,而不可使之受困,困则血气之竭,较人为速。
食与其过饱而伤生也,不若使脾胃间恒有饥意,所以调血气也。食为养生之所必需。治道家言者,以此为初功,而不可一日废。过饥过饱,皆失其中,而饱之害生尤甚。
石一参《管子今诠》
按:《管子》总结“凡食之道”,“充摄之间,此谓和成”。太过充满,就气伤形体难保;太过收摄,就骨枯血流闭塞。因此,在太过与太少之间,讲究“和成”,即调之成和,适合气血形体的需要,和谐平衡,为“精之所舍,而智之所生”,既能舍藏精气,又能聪明益智。他将食饮有节之“度”,称为“和成”,以外来之饮食和合于吾身营养气血形体、生精益智之所需,以成就养生之道。
修道者,“以此为初功,而不可一日废。”
.达道至真要戒术勿轻忽
有为膳夫之职,而以品尝为言者,知饮食不可忽也。欲以不茹荤而为斋戒者,知昏浊之汨性也。有论食不欲杂者,知物杂则或相犯也。有论食欲常淡者,知五味之爽口也。虽皆慎戒之术,然非天下之达道也。盖百昌之生,果瓜有理。利害周知,以为食否之辨,虽极水土之品,为口腹之养,皆消息术数寓焉,奚必非俞儿之能通哉!
宋·赵佶《圣济经》
按:《圣济经》以饮食养生要周知利害,辨其食否,于众多供口腹之养的水土之品,把握其中所寓的消息术数,乃天下之达道,至真至要。它所列举的“慎戒之术”,如膳夫职司品尝,知饮食不可忽;茹素以斋戒,知昏浊之汩性;食不欲杂,知物杂或相犯;及食欲常淡,知五味之爽口,凡此均是不可轻忽的。它认为这些“慎戒之术”,“非天下之达道也”。但是,天下之达道言其常,慎戒之术言其变,无论常变,固皆出于道;而且,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原亦难以分别。若五味爽口,故宜淡,又若昏浊汩性,故宜素之类,岂非其常?
.五荤散气道家所戒
道家戒五荤,葱、韮、薤、蒜、芸苔,此五者辛臭散气,……养气者忌之。
明·张三丰《水石闲谈》
圣人知五味之毒,故不贪;知元气可服,故闭口不言。
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杂戒忌禳灾祈善篇》
按:五荤为修道者之所戒,以“此五者辛臭散气”,故“养气者忌之”。其实不但散气,更令气浊神昏,且乱其性,以至疾病生于无形。练功修道者不可不戒不忌。进一步说,五味过度皆成“毒”,对身体俱有毒害,所以圣人不贪,练功修道者亦应于此日常饮食处注意调节,“唯道是从”。
.不损为延年之术有补为卫生之经
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不损,以有补为卫生之经。
《洞神真经》
以理而取声色芳味,不妄视听也。
隋·杨上善注《黄帝内经太素》
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
《庄子·庚桑楚》
南山之竹有万竿,挥毫落纸如云烟。云烟之上有真我,看尽天下真病源:不是名心重,便是利心宽,想得愁火往上窜;不是爱痴儿,便是爱娇女,想得情火往上翻;不是爱纹银,便是爱大钱,想得急火往上参;不是爱赌博,便是爱棋盘,想得憋火往上攒;不是好高卧,便是好游畋,想得热火往上炎;不是爱妾娇,便是爱妓闲,想得痴火在脸前;不是爱饮酒,便是爱肉餐,想得馋火不能眠;不是好结客,便是好会官,想得妄火入头尖;不是好鞍马,便是好鹰犬,想得疯火皱眉间;不是思人阁,便是思开边,想得怒火上青天;不是好顽童,便是好洋烟,想得淫火上层颠;既有诸般火,必有诸般症。”
清·龙绘堂《蠢子医·卷一》
按:饮食养生,皆“以不损为延年之术”,即“以有补为卫生之经”。如何得以不损而有补?要把握一个“理”字,视其对于“性”的利害,而决定取舍,绝不任意妄为。此乃“全性之道”也。道理虽然繁多,简而言之,不外是:首先求其“不损”,若能“不损”,便是“有补”,只此便是延年之术、卫生之经。如此岂不是明白简易的很吗?其秘诀即在于“以理”、“不妄”,以对于性之利害为指归,养生务要“全性”,“全性”便是“不损”。
《主要参考书目》
一、先秦到六朝
1.李耳《道德经》
2.孔丘《周易》、《论语》
3.列御寇《列子》
4.庄周《庄子》
5.管仲《管子》
6.墨翟《墨子》
7.韩非《韩非子》
8.吕不韦《吕氏春秋》
9.慎到《慎子》
10.刘安《淮南子》
11.董仲舒《春秋繁露》
12.扬雄《解嘲文》
13.于吉《太平经》
14.《黄帝内传》
15.《洞神真经》
16.王肃《孔子家语》
17.吴普《神农本草经》
18.应璩《三叟》
19.嵇康《养生论》
20.葛洪《抱朴子》
21.葛洪《神仙传》
22.张华《博物志》
23.张湛《养生要集》
24.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二、隋唐到五代
25.智顗《摩诃止观辅行》
26.虞世南《北堂书钞》
27.李筌《黄帝阴符经》
28.司马承桢《天隐子》
29.孙思邈《千金要方》
30.孙思邈《千金翼方》
31.孙思邈《摄养枕中方》
32.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
33.王士元《亢仓子》
三、两宋到金元
34.晁说之《晁氏客语》
35.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
36.陈直《养老奉亲书》
37.刘词《混俗颐生录》
38.马永卿《嬾真子》
39.蒲虔《保生要录》
40.赵佶《圣济经》
41.吴褆注《圣济经》
42.苏轼、沈括《苏沈良方》
43.北宋翰林医官院《太平圣惠方》
44.温革《琐碎录》
45.姚称《摄生月令》
46.曾慥《至游子》
47.张杲《医说》
48.张耒《粥记》
49.张君房《七部语要》
50.《礼纬·含文嘉》
51.李杲《脾胃论》
52.张子和《儒门事亲》
53.忽思慧《饮膳正要》
54.贾铭《饮食须知》
55.刘完素《三消论》
56.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57.罗天益《卫生宝鉴》
58.王珪《泰定养生主论》
59.王好古《汤液本草·东垣先生生药类法象》
60.朱丹溪《饮食箴》、《茹淡论》、《养老论》、《格致余论》
61.陈直、邹铉《寿亲养老新书》
四、明代
62.张三丰《水石闲谈》
63.袁黄《摄生三要》、《二六功课》
64.陈沂《拘虚晤言》
65.陈继儒《养生肤语》
66.董榖《冥影契》
67.高濂《起居安乐笺》、《遵生八笺》
68.龚廷贤《寿世保元》、《万病回春》
69.胡文焕《类修要诀》、《摄生集览》
70.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71.洪自诚《菜根谭》
72.冷谦《修龄要旨》
73.李梃《医学入门》
74.李贽《养生醍醐》
75.李时珍《本草纲目》
76.牛道淳《逍遥子导引诀》
77.桑悦《思玄庸言》
78.孙文胤《丹台玉案》
79.万全《养生四要》
80.王蔡传《修真秘要》
81.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
82.尤遵叙《食色绅言》
83.张景岳《类经》
84.周履靖《夷门广牍·益龄单》
85.《彭祖摄生养性论》
五、清代
86.曹庭栋《老老恒言》
87.龚易图《谷盈子十二篇》
88.程国彭《医学心悟·保生四要》
89.顾仲《养小录》
90.黄宫绣《本草求真》
91.金缨《格言联璧》
92.金武祥《粟香随笔》
93.李威《岭云轩琐记》
94.梁章钜《退庵随笔》
95.沈时誉《医衡》
96.石成竹《养生镜》
97.石天基《长生秘诀》
98.田绵淮《援生四书》
99.涂庆澜《荔隐居卫生集语》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
.徐文弼《寿世传真》
.尤乘《寿世青编》
.喻嘉言《谨节五味》(喻昌)
.袁开昌、甫昌龄《养生三要》
六、民国至现代
.孙中山《中国人应保守中国饮食法》
.王静斋《养生医药浅说》
,杨践形《指道真诠》
.石一参《管子今诠》
.步翼鹏《养寿诗歌》
.陈诏《美食寻趣》
.春玲《饮食秘诀》
.戴炳炎、李炳坤、韦俊文《中外养生技巧精萃》
.高健《营养与疾病》
.高魁雄、卢伟成《探索衰老》
.郭子光、张子游《中医康复学》
.雷毓华等《十万个不要——饮食篇》
.李匡正《密宗·静坐·瑜伽》
.刘寿永《从美味中吃出健康》
.卢祥之主编《用吃治病》
.孟景春、姜惟、鞠兴荣《饮食养生》
.守一子《道藏精华百种录》(丁福保)
.吴桥译、洪路编《延长青春的饮食知识》
.肖德桢《饮食抗癌法》
.阎海、吕其彦《饮食健身法》
.尹桂茂等《味苑》
.曾育生、朱高章、陈再智《中老年人的营养》
.赵法伋主编《今日营养与健康》
.周岱翰《癌症的中医饮食调养》
.周奇文编译《日本专家谈饮食与健美延寿》
.陈柏达《五福临门》
.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
.张蕙兰《瑜伽——自我身心锻炼方法》
.洪丕谟《中国古代养生术》
.黄良《健康长寿探秘》
.林克智《素食与健康》
.刘正才《中医长寿之道》
.孟宪纾《长寿的奥秘》
.丘福南《肉食之过》
.沈庆法、朱邦贤《古代养生术》
.王夔《生命的钥匙》
.颜自喜《营养健康与化学元素》
.郝勤《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严新气功演讲录》
.希伯来人《犹太法典》
.印度·普勒金达·辛哈《常见病瑜伽疗法》
.斯瓦密·维希纽特瓦纳达《瑜伽大全》
.苏·弗·沃洛宁《印度气功——诃陀瑜伽健身术》
.阿拉伯·伊本·西那《医典》
.法·埃莱娜·巴雷乐《60岁以后的幸福之道》
.美·A·戴维斯《饮食营养与长寿》
.美·L·鲍林、E·卡梅伦《癌与维生素C》
.美·S·维斯特等《如何享年岁》
.美·霍华德·希尔《九个长寿的秘诀》
.美·苏拉·贝尼拉《他们为什么长寿——高加索地区考察纪实》
.美·索尔·肯特《延年新术》
.美·莫里森《特效食疗法》
.苏·φ乌格洛夫《长寿的奥秘》
.苏·费·乌格洛夫等《延年益寿荟萃》
.日·白鸟早奈英《中年防老膳食秘诀》
.日·小林司《头脑的营养》
.日·松本康夫《保持青春的秘密》
《后 记》
编写是书(《饮食养真录》即“饮食篇”),大约花了半年时间,夜以继日,辑录而成,从中可以窥见古今中外对于饮食养真之道的主要经验,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遵循,我的愿望也就满足了。
它仅是一块敲门砖,一只过河筏子。欲识其根本,知其究竟,直须循此而入,认真学习《道德经》、《黄帝内经》,切实把握饮食科学知识,并参阅有关饮食专著,于其性味、作用、宜忌诸多方面,有深切了解;然后,以身体味,审察所宜,随时调整,自然可得“甘其食”的幸福与乐趣,是所至盼!
虽然挂一漏万,亦可窥一斑而识全豹,殷望读者为了人生之真善美,为了修真之有成,善于学习,善自把握饮食养真之道。
鄙陋误失自多,幸赖高明匡正之。
黄友敬
《解老札记》1/2
《解老札记》2/2
《探老随感录》1/4
《探老随感录》2/4
《探老随感录》3/4
《探老随感录》4/4
《读书札记·精气神》
《饮食养真录》内容简介:
《老子修真大道根本大法》
黄友敬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