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
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人老了,眼睛也会“老”
和头发变白是一个道理
7月26日下午,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邀温州医医院徐明副主任在马桥村文化礼堂进行白内障科普讲座。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就是人眼中原来透亮的折射光线的小透镜——晶状体,因为老化或其他原因而混浊、不再透亮,从而使眼睛无法看清周围物体的眼病。
多是由于年龄增加,糖尿病等疾病导致代谢异常,外伤,使用某些药物,以及先天遗传等因素引起。
白内障有哪些症状?
看东西模糊不清、视力下降
夜间视力下降、事物图像褪色或泛黄
看灯时发现灯周围出现一圈光晕
单眼或双眼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看东西发现变形
视物发现颜色改变
视野缺损
ps: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若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去眼科就诊。
那些人容易得白内障?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白内障家族史
吸烟、饮酒
常处于脱水状态
长时间使用激素(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如麦角碱、缩瞳剂等
长时间烈日下工作或有接触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等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心脏病
高度近视
ps:有上述情况的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更大,但并非绝对。
如何预防白内障?
戒烟
均衡健康饮食
定期检查眼睛
控制好血压与血糖、避免外伤,通过戴太阳镜及大檐帽减少紫外线暴露等。
如果不是必须,尽可能避免使用激素类滴眼液,同时也要谨慎使用与白内障恶化有关的药物,如补骨脂素、氯丙嗪及一些青光眼用药。
关于白内障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老年人才会得白内障?
白内障指眼睛里起到“镜头”作用的晶状体发生了混浊,与年龄增长有密切关系的白内障最常见。但白内障还有多种类型,如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等。
ps:不要以为白内障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从而否定和放任疾病发展,耽误治疗。
误区二:滴眼药水能治白内障?
对已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唯一安全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法。白内障手术一般先用显微器械在晶体囊膜上开个口,通过超声乳化将晶状体打碎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体。
ps: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种药物被证实能有效阻止或逆转白内障的形成。与其依赖各种眼药水或者药品,医院就诊。
误区三:白内障要“熟”了才能做手术?
当白内障发展到影响生活质量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不要等白内障过“熟”了或合并其它眼部疾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做了手术,也很难恢复满意视力。
ps:目前国内眼科界公认的最佳手术时机是,视力下降到0.3以下,且戴镜后视力难以改善。
误区四:白内障术后一定能看清?
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手术能使视力得到较快、较明显改善,可看得更清楚,颜色更鲜艳。半数患者术后可看报,2/3术后可看电视。但鉴于临床白内障人工晶体选择的个体化及手术操作水平,视力恢复的程度会多少有差异。
ps:如果原来存在其他眼病,尤其是眼底病变,术后视力可能仍不理想。需要做进一步治疗。
保护眼睛,记得这样做
帮眼睛躲太阳
过强紫外线会导致角膜损伤,造成黄斑病变,加重白内障。10点到15点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的时段,外出要戴太阳镜,帮眼睛躲太阳。
镜片最好是灰色、茶色、棕色,防紫外线功能最强;其次为绿色;最次为蓝色、红色、粉红色。如果镜片没有防紫外线功能,深色镜片会令瞳孔放大,让更多紫外线进入眼中。
每天眨眼下
正常情况下,20-40岁的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但看电脑或开车等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眨眼次数会减少到每分钟4-5次。每眨眼一次,就会在眼表形成一个新的泪膜。眨眼次数少了,泪膜分泌不足,会让眼睛干燥酸涩。
做法:一般来说,每天眨眼最少次。除了有意识地眨眼外,打开加湿器或在桌上放一杯水,也会让眼睛更舒服。
间隔45分钟往远看
人的眼球就像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不停地远看、近看,保持肌肉的弹性。成人的视觉疲劳极限为45分钟,所以要时常调节一下眼睛的焦距。
做法:连续看近处45分钟,就应该抽出5分钟左右时间看看远处,可以站在窗口往远处看,往绿色的地方看;注意不要让阳光直射到眼睛。
电脑屏幕比眼睛低
眼睛望着屏幕中央时,向下呈15°-20°角;看完一页文字再向下滚动;边看资料边打字时,把资料竖在电脑旁,不让眼睛来回换焦距。
看小屏幕不要超过1小时。尤其是手机,亮度不能过暗,也不能过亮,在黑暗中阅读过亮的手机屏幕可能会对黄斑区造成损害。
来源:健康潘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