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的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高尔基说: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在郑州重点高中附近,活跃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陪读妈妈。她们把孩子当做一切,把陪读当做职业,她们的故事饱含着酸甜苦辣,一幕幕悲喜交加……听房东为您一一道来。
1为了孩子,一起吃“苦”的幸福日子
相比于天天以套餐和泡面为食的同桌薛超,李红阳是幸福的。因为,每天早晨叫醒他的不是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是厨房欢快的音乐——火苗噗噗响,沸水咕咕叫,兹兹拉拉是妈妈将鸡蛋糊倒入油锅的声音,忙碌却不忙乱,李红阳的妈妈是最从容淡定的指挥家。“起床啦,开饭了!”乐曲告一段落。
作为宏志班的尖子生,李红阳来自洛阳市李村镇,妈妈会做的菜虽然不多,但她总会千方百计地做出味道最好、营养价值最高的菜肴来满足他的口福,李红阳也总会故意做出摩拳擦掌的动作、垂谗欲滴的表情去博得妈妈会心的微笑。
李红阳的妈妈魏女士来郑州前,在李村镇菜市场卖菜营生。两年前,儿子李红阳从华洋国际学校毕业,以该校中招成绩第一名(洛阳市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省实验中学理科实验班。这件事在当时的小镇成了爆炸性新闻,很多华洋外国语中学的家长们专程赶到李村镇菜市场,不为买菜,只为一睹这状元母亲的风采,顺带讨一点教子经验出来。
然而,幸福来得突然,去的也快,刚开学半学期,期中考试一过,魏女士便被班主任老师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原来儿子李红阳背井离乡来到郑州,远离父母,内心焦虑,性格压抑,夜晚总是失眠,成绩也由入班摸底测试时的第五名,退到了二十名开外了。
是呀,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生活了16年的李村镇,离开父母,开始了第一次吃住在校的集体生活。想到这里,魏女士回家后便和丈夫商量,要来郑州租房陪读。
母子二人租住在实验中学隔壁老院红砖的旧房。两室一厅,80平,租金每月,两年半共计四万五,因为优惠力度比较大,当时是一次性付清的。
这笔钱对于一个城镇家庭来说的确是笔不小的开销,但魏女士家里还算富足,也舍得在教育上投入,魏女士认为儿子初中就读华洋国际学校,每年学费一万五,三年下来也刚好是四万五。“儿子是免费读的实验中学,在外租房住,权当是上贵族学校了。孩子考个好大学,比什么都重要!”魏女士说。
陪读生活是清苦的。李红阳每天早上六点半离开出租屋上学。魏女士每天早上则要五点起床准备早餐,儿子吃不惯牛奶、鸡蛋之类的快餐,熬出滋味的营养粥,煮出香味的茶鸡蛋,清炒萝卜青菜,或者凉拌些芹菜、木耳,才是儿子的最爱。魏女士总能把时间算到分秒,儿子梳洗完毕坐到饭桌前的时候,粥的温度总是刚刚好,菜的味道也是刚刚发酵到了最佳。
送儿子走后,魏女士开始擦桌拖地,刷锅洗碗,叠被洗衣……一忙就到九点十点,之后上街买菜,这是一天最磨人的时刻。因为魏女士为儿子准备的每顿饭,都是按照既定菜谱准备的营养餐,没有极其特殊的原因,她是不肯轻易改动的。比如,周三中午有一道菜是河虾炒毛豆,为了买到河虾,魏女士最远跑过北环水产市场。
所有这些忙碌对于魏女士来说都不值得一提,“生活上我能尽力照顾他,学习上的事我半点忙也帮不上,因为我连初中还没上过。”魏女士说。儿子学习压力大,魏女士总是尽力调动自己的情绪为儿子减压,有时看儿子心情特别不好,她就尽量也不多说话,等儿子慢慢平静下来了,再小心翼翼地宽慰他。
“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来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好了,现在基本稳定在了年级前50名。”魏女士自豪地说。
2一石三鸟,陪读妈妈也有春天
同样是外地生,同样是陪读妈妈。王彤母女似乎更被命运眷顾。
王彤是郑州一中届毕业生,现在就读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妈妈廖女士是焦作市农村信用社职工,一度担任过某郊区支行的行长。女儿是从郑州外国语实验学校考入郑州一中的,因为之前有过住校的经历,对一中的住校没有半点的不适应。
年廖女士内退,百无聊赖,想到女儿13岁就离开了自己到郑州读书,高中三年之后也一定会离开郑州到更大的城市发展,就再也闲坐不住了。事前也没有经过女儿同意,就在郑州一中对面的常庄村租下了一栋三间平房。当时常庄作为中原区四环内硕果仅存的都市村庄,相当繁华热闹,如今只剩一堆堆的残砖烂瓦了。
面对不期而至的妈妈,王彤没有半点惊喜,想想要和这样一个处于更年期的“事妈”同处一个屋檐下,反而受到了惊吓。王彤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搬到常庄与妈妈同住。母女后来经过谈判,达成“君子协定”一份:每天中午女儿回常庄吃饭,每周周末回常庄过周六一天,并住上一晚,这样母女二人又和平相处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事妈毕竟是事妈。话说廖女士租住在一中对面,天天能见到女儿,陪女儿吃饭、聊天还不满足。又想偷偷溜进学校看一看女儿的在校生活,可是一中的门卫也不是吃素的,任凭她好话说尽,也没能混进校园一次。
廖女士毕竟是行长出身,门路广,脑子活。有一天她沿着学校的围墙闲逛,偶然发现一张盖有一中学校公章的招聘启事,大致内容是:为加强公寓管理,学校后勤服务公司急招楼管若干,特别欢迎在校生的陪读妈妈前来应聘。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得来全不费工夫。
又是没有经过女儿同意,第二天,廖女士便摇身一变,成了女儿所在宿舍的楼管老师。当晚查寝,王彤抬眼一看宿管阿姨那张熟悉的面孔,自然再次受到惊吓。第二天常庄平房午餐时间,母女二人再次谈判,哭笑不得的王彤开出了唯一的条件——别让同学发现我妈是我妈。
学生家长在一中做宿管的还不止廖女士一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相当尽职尽责,早晨学生离校后挨个检查宿舍卫生,一丝不苟;晚上查看学生是否按时就寝,说不说闲话,直到深夜。当然,她们也有不少开心事,一起讨论为孩子准备什么午餐,晚上隔着教室窗户看看孩子自习课堂的表现,她们还经常和住校生谈话聊天,为他们加油鼓劲,缝缝补补,其乐融融。
行长出身素有事妈之称的廖女士的神通之处还远不止这些。作为宿管老师,一个学期不到,她和晚上前来查寝的班主任们打得火热。这些班主任各学科的都有,女儿哪门功课拉下了,她就央求哪个学科的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到了寒暑假,她就会张罗一大批需要补课的高中生,在她租下的三间平房里办起了辅导班。一度成为一中附近最值得信赖的辅导班品牌。
后来女儿上了复旦大学,常庄村也被拆迁,教育局三令五申严禁教师兼职,廖行长也离开了郑州,回到焦作陪老伴。再次见到廖女士是今年十一国庆节。她和女儿回一中校园寻梦来了——在宿舍前留个影,在广场上合张照,在下沉广场依偎一阵子……陪伴了女儿,能和女儿拥有共同的高中回忆;结交了朋友,认识了众多一中名师;成就了事业,红红火火地办起了辅导班。“一石三鸟”,廖女士是陪读妈妈大赢家。
3土豪家庭,陪读三年小挣80万
张女士的丈夫是个成功的商人,张女士自打嫁入“豪门”就嫁给了全职太太的命运。在别人眼里张女士是照顾丈夫孩子的保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永不被辞退的钟点工;成全了全家人老小,却丧失了自我的牺牲者。但张女士却不以为然,乐在其中。
“只要有家人的认同和欣赏了,全职太太的牺牲和成全就是有意义的。”张女士平静地说。
张女士的丈夫吴先生并不是只知道挣钱的工作狂,周末的自驾游,假期一家老小的出国游,他都是亲自筹划,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并享受分分秒秒。吴先生也很心疼自己的妻子张女士,结婚不久就张罗着找一个信得过的保姆料理家中杂物,但张女士不习惯让一个陌生人全程参与自家的生活,自己不外出工作,倒愿意做些家务打发大把时间。女儿吴琼燕出生后张女士自然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年,女儿从位于中原区的郑州外国语学校中学部考入高新区的郑州外国语学校。中招之前,吴先生就断定女儿中招过后要么上能上外总,要么能上枫杨,便一次性付款买下位于外总旁边的万丰慧城市二手房,平,不到90万。作为女儿升入名校和妻子晋级为全职陪读妈妈的最好礼物。
年8月女儿开学,房子手续办理停当并二次装修晾晒之后,如期入住。为女儿张罗饭菜、打扫卫生、收拾家务对于张女士来说都是轻车熟路,异常轻松顺手。老公平时和公婆居住在中原区老家,公婆四肢康健,自食其力,依然没有雇佣保姆。老公每逢周末或者工作日心血来潮的时候,也会开车来到高新区和妻子共度浪漫的二人世界,或者与妻子女儿过温馨的三人日常。夫妻因距离而更美,三口之家因偶尔团聚而更加值得珍惜。
年女儿通过小语种保送,顺利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上半年起,郑州楼市一路高歌猛进,高新区也因万科、升龙等房企的带动,加上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的红利,由原来的价格洼地,一跃成为楼市新“贵”。吴先生年初90万投资的万丰慧城平楼房,如今在房产交易网上报价已经接近每平。同户型的房子售价已经达到了万。
如今张女士万丰慧城的房子已经以相对便宜的价格租给了外国语中学另外一名需要陪读的家长,张女士依然回到中原区操持着家务,照顾着丈夫公婆,累并快乐着。
结束
三甲名校,三个家庭,三个陪读妈妈的故事。虽然有苦有累,整体还算轻松。但廖女士的事业二春和张女士的钱财斗进都不是陪读妈妈的常态,更多陪读妈妈过着魏女士一样平淡和辛劳的生活。关于陪读,房东也有几个观点要说:
1、是否陪读要因人而异,有些体弱多病的学生的确需家长照顾,而有些学生则完全出于依赖心理。家长在打算陪读前最好能与老师和孩子充分沟通,在摸清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陪读。
2、学习只是孩子成长和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孩子角度来说,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会自立;对家长来说,不仅要培养优秀的孩子,也要有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家长如果把学校教育变成孩子的唯一任务、家庭的唯一重心,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陪读妈妈们不要一味盯着孩子的成绩,只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