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今年86,眼睛已经彻底看不见了,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好儿媳,衣食住行都能悉心照料。
多年以前就听说姥姥患有黄斑病变,而且做了多次手术,直到医生说已经不再适合做手术了。
其实人到晚年,最终失明的概率其实并不低,主要造成的原因是眼底病变。
到了60岁以上,很多父母都说眼睛看不清了,子女都以为仅仅是老花眼而已,戴老花镜就没事了。
其实并不是。
我们以为他们看到的是这样的:
实际他们看到的可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这样的: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动脉阻塞等等。
很多专业名词,可能我们看都看不懂。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眼底病。
眼底病非常常见,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无法根治的,只会越来越严重。
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眼底检查异常率高于20%,也就是说,每5个老人中就有1个眼底异常。
为什么眼底病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中?
1.年龄增长,是眼底损伤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项器官都会逐渐衰老,眼睛也一样。
眼底也会慢慢退化、生病。
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视力下降,读书看报有些吃力,以为仅仅是老花眼,带个眼镜就没事了。
慢慢地,视力越来越差,看手机看报纸经常出现乱码的现象,东倒西歪,根本看不清楚。
直到有一天,眼前出现大黑斑,挥不掉也抹不去,仿佛一片黑云,而且黑云的面积越来越大,最后一片漆黑。
这就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黄斑病变导致失明的过程。
2.常见的慢性病,让眼底损伤雪上加霜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60%,糖尿病约20%。
这些慢性疾病也会逐渐侵蚀他们的眼底。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的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后来会突然出现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等等,进而导致失明。
除了糖尿病,高血压也同样容易引起眼底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俗称“眼中风”),与高血压息息相关。
突然间发生的“眼中风”,会使视力迅速变差、视野变暗,甚至完全变黑。
那么如何降低眼底病的危害呢?
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眼底检查,能够在早期发现眼部病变。
只要在早期介入治疗,完全可以减少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风险。
眼底检查费用并不贵,几十、一百多块左右都有。
但是在我国却很少有人做过它,甚至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检查项目。
上了年纪的老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高度近视者等等,建议每年都定期检查一下眼底。
千万不要等出现了问题后,等来医生那句“要是早点来就好了”。
接下来说说眼部疾病与保险相关的几个小知识。
1、如果在投保前已经出现有白内障、青光眼、视野受损、非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失明等等,重疾险还可以除外承保。
除外承保的意思就是说除了眼部不保,其他的身体器官还可以正常保。
所以建议年轻人在身体尚未出现异常时,趁早投保。
如果某个器官已经出现问题除外不保了,那也更应该投保,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器官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更应该加大保障力度。
2、如果投保之前没有眼部疾病,那么以后发生失明,符合条款要求的,重疾险可获赔几十万保额。
(某重疾险的疾病条款)
3、老年人一定要配好意外险,如果眼睛看不清,那么在生活中出现摔倒的概率大大增加。
摔倒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大家可以看看之前的这篇文章《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死亡率比癌症还高?》。
如果家里的老人已经出现眼底疾病,他们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很多之前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看电视、下棋、跳广场舞,甚至洗澡、吃饭、穿衣.....
生活会变得一团糟,甚至无法自理,心理上会变得异常脆弱,家人一定一定要给予他们多一些关心与耐心。
最后再啰嗦一句,趁早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障做全,别等到出事的时候,拍大腿说后悔没早点投保或者保额买少了。
不懂怎么配置?欢迎私信我,就这样,明天见~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