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眼科论坛揭幕仪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多位眼科专家就眼科相关亚专业进行专题讲座。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了大会主席马景学教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马景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北医院副院长。河北省眼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全国眼底病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管理学眼科分会主任委员,擅长眼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激光治疗技术及各种眼病的显微手术技术,主要从事眼玻璃体、视网膜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
激光在眼科领域中应用的历程激光在医学,特别是眼科学的应用是最早的,激光在眼科的诊断及治疗上均有广泛应用,在诊断上如激光眼底照相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OCT、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等均是激光参与其中,而在治疗上激光的应用就更加广泛,如单波长激光、多波长激光、单波长单点扫描、多波长多点扫描等。
激光在眼科治疗上的应用包括角膜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青光眼的YAG激光,以及眼底激光。马景学教授此次主要就眼底激光向读者进行阐述。眼底激光最早是在年5月由美国发明的红宝石激光,从第一代激光到现在,已经有了近60年的发展历史,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单波长单点发射激光,适用范围比较窄;第二阶段是多波长单点发射,多波长主要由绿光、黄光、红光组成,对于不同的眼底疾病以及不同的眼部状况,如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水肿等情况选择对应波长的激光进行治疗,因此多波长激光应用于几乎所有眼底疾病的治疗,相对于单波长激光要广泛得多。但是第二代激光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激光治疗是有一定副作用的,如黄斑水肿,如何尽量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如何提高质量、效率,缩短激光治疗时间。
第三代多点发射激光的发明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多点发射激光一次可以发出几十个点的激光,根据治疗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射矩形、弧形、环形、半环形光阵,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另外,多点激光治疗后激光损伤较二代激光小,降低了激光治疗副作用概率。单波长单点发射激光以及多波长单点发射激光在临床上仍有应用价值,如眼底肿瘤治疗,需要高能量、单点发射激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治疗,需要单点发射激光。马景学教授认为,一个好的激光机应同时具备多波长多点发射、单波长单点发射、多波长单点发射的功能,以满足不同病情的需要。对于同一个患眼的不同病灶,也需要针对病情,使用不同类型的激光,如血管弓到赤道部的激光,应选择多波长多点发射激光,对视网膜损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小,而对于从赤道部到周边视网膜的激光治疗,由于多点激光聚焦困难,可以将激光机转换为单点发射模式,以完成范围更广的激光治疗。
马景学教授认为,将不同类型激光结合在同一激光机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类型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激光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眼科医师不应忽视单波长单点激光在临床中存在的意义,新一代激光带来了很有意义的进步,但是老的激光技术仍有其发挥的价值,不应被舍弃。
临床思维与决策技巧一个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换而言之就是什么样的医生是合格的医生、优秀的医生?马景学教授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准确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医生,要分三个阶段的成长历程,基本阶段是本科以及硕、博的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了医学的知识和基础;第二阶段是进入临床后,需要学习医学人文,如何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实际困难,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因病施治、因人施治;达到第二阶段的医生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但不是优秀的医生。优秀的医生还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从而能够解决疑难、复杂问题。马景学教授认为,能够达到第三阶段的医生,与学历水平、执业时间、医院规模大小等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临床思维有关。
什么是临床思维?马景学教授形象的举例,作为医生就相当于警察、侦探,患者来就医,就是来报案,报告各种临床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等,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破案的过程,切入点就是临床思维,相当于破案的方向,切入点错了,随后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以致患者延误病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临床思维的培养对于医生尤为重要。
建立临床思维,首先是CaseBasedLearning(CBL),即病例为基础的学习,对于临床上病例,进行分析、学习、研究,进而对病例进行总结。对于复杂病例,通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最终“破案”后,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这样的病例,医生需总结其病程变化、治疗过程,分析原因;第二是方向,诊疗的方向直接导致了患者病情的走向;第三是责任心,对于患者的责任心,可以促使医生有更大的兴趣去研究患者的病情变化,查阅资料,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临床思维必不可少。
关于此次会议学习班的心得分享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眼科作为发展极快的领域,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医疗技术的出现。对于基层医生而言,上一代技术还没完全掌握,下一代技术就已被推出,基层医师没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掌握新的技术手段,会因此没有能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因此,马景学教授认为,定期组织有针对性、实用性、多层次的诊疗技术学习班,可以使基层医师在短期之内迅速掌握最先进的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提升转诊能力。广大基层医生的毕业后教育、医院以及多方的合作,以使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整体提高。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