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孩在近视的时候
父母经常会问眼科医生这样的问题:
孩子的近视会不会变成高度近视?
以后高度近视的风险有多大?...
在以前,医生是难以预测及回答这样的问题的。
但是,有了人工智能诊断的眼科机器人,医生便可以根据数据预测出在未来的9-10年,小孩高度近视的风险有多大。
而这一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医生,便是出自潮医会专家林浩添教授所在的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团队。
林教授团队以先天性白内障作为罕见病模型,探索罕见病的全新智能医疗模式,使患者能够免费享受专家级诊疗服务。
那么,机器人医生又是怎么诊断患者有白内障的呢?戳视频了解↓↓↓↓↓未来,林浩添教授还将继续带领团队进一步拓展眼科智能诊治领域,助力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使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可以覆盖更广的人群,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带去健康、欢乐。
专家介绍
林浩添教授
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
潮医会专家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医疗大数据在诊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应用研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
研发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Nat.Biomed.Eng.,封面论文),并在广州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作为唯一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入选项目,被IEEESpectrum评选为“影响全球医学界的11大AI事件”。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60多篇,涵盖了国际顶级杂志《Nature》《Science》《Lancet》《BMJ》等。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研发的白内障新疗法成功应用于临床(Nature),被NatureMedicine评为“年生命医学的八大突破性进展之一”;参与编写专著6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10余个项目。主持研发的多项医疗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用于临床,并获得10多项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
学术兼职:
1、年至今《Nature》杂志属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影响因子=5.)学术编委
2、年至今PLOS系列杂志《PLOSONE》(影响因子=3.)学术编委
3、年至今中国唯一的眼科学SCI杂志《InternatioalJournalofOphthalmology》(影响因子=0.)青年编委
4、年至今《眼科通讯》编委
5、年至今眼科学IF值第一的Ophthalmology和IOVS等多个国际眼科学杂志的特邀审稿专家
6、年至今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
7、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会员
奖励及荣誉:
1、“晶状体病的手术关键技术改进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获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年2月广东省科技厅颁发)申报人排名第九;
2、“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系列研究及推广应用”获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年1月中华医学会颁发)申报人排名第六;
3、“白内障复明手术体系的创建及其应用”获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1月中国科技部颁发)申报人排名第十一。
相关资料整理自: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