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段,但是在复杂性白内障手术中,如硬核性白内障,长时间超声能量会使组织局部迅速升温,引起角膜切口灼伤,角膜水肿,加重前房炎症反应,甚至导致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既往研究证实,低温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发挥保护作用,同时该保护作用也在视网膜急性缺血性损伤模型中得以证实。鉴此,重庆医院的胡柯教授团队研究了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中,低温灌注液是否对角膜内皮具有保护作用,目前结果发表于JCataractRefractSurg杂志。
低温灌注液有效吗?选多少温度为佳?
为了初步确定低温灌注液的效果,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共纳入40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分别将超乳术中灌注液温度设置为4°C、10℃与24°C。一方面实时监测超乳术中主切口处及前房的温度;同时于术后1天、7天及1个月检测角膜相关参数。
实验结果:
4℃与10℃组术中主切口处及前房温度均显著低于24℃组。
采用较低温度的灌注液对角膜内皮有较好保护,表现为术后早期(1天)中央角膜厚度更薄、前房炎症反应更轻。
重要提示:
动物试验初步证实低温灌注液对行超乳术的角膜内皮有保护作用。
低温灌注液选4℃为佳,因为4℃灌注液可直接利用实验室冰箱获得,而选用10℃需要进行复温。
对于硬核白内障,低温灌注液效果如何?基于动物实验,研究人员纳入80名诊断为硬核性白内障的患者(LOCSIII分级为3-4级)分为低温灌注液组(4℃)与常温灌注液组(24℃)进行临床研究。
观察指标:
术中前房及主切口处的实时温度变化(温度计放置如下图所示)
术后1天、7天及30天角膜相关参数:中央角膜厚度、切口处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炎症反应
其它指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水肿等
结果:低温灌注液有利于保护角膜内皮,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反应
术中温度检测显示,在超声乳化过程中角膜切口处温度剧烈升高,而低温灌注液组的平均温度显著低于常温灌注液组。
低温组的中央角膜厚度与主切口处角膜厚度均较常温组的更薄;低温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六边形细胞形态均较常温组的更多,且低温组术后的前房炎症反应更轻。但仅在术后早期(1天)有显著差异。
此外,两组患者的视力预后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可能机制:
低温降低了局部组织的代谢率,从而提高对缺血或低氧损伤的耐受性;
组织暴露于低温环境下可能促进某些蛋白质或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调控代谢。
小结超声乳化能量的累积使硬核性白内障术后容易引起角膜与前房的并发症,低温灌注液的术中使用可以在术后早期有效保护角膜内皮,并降低前房炎症反应,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实施保驾护航。
原文链接: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