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感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这种类型最为多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老年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
一、病因
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增加,它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改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职业、性别、紫外线辐射、糖尿病、高血压和营养不良等均是白内障危险因素。在我国,西藏地区因紫外线辐射较多而发病率最高。
二、临床表现
常双眼患病,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根据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三种类型:皮质性、核性及后囊下白内障。
1、皮质性白内障:
(1)初发期:在裂隙灯下,晶状体皮质中可见到空泡和水隙形成,在晶状体周边前、后皮质形成楔型混浊,呈羽毛状,尖端指向中央,此期患者常感觉眼前云雾蒙蒙的,对视力可无明显影响。
(2)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因渗透压改变导致皮质吸水肿胀,晶状体体积增大,前房变浅,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晶状体呈白色混浊,患者视力明显下降。
(3)成熟期:晶状体水分溢出,体积变小,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此时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视力降至手动或光感。
(4)过熟期:晶状体内水分持续丢失,晶状体体积缩小,囊膜皱缩及胆固醇结晶形成,虹膜震颤,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
2、核性白内障:发病较早,进展缓慢。核性白内障随病程进展核的颜色逐渐加深而呈黄褐色、棕色、棕黑色甚至黑色。早期患者可出现晶状体性近视,后期视力极度减退。
3、后囊下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由于混浊位于视轴,所以早起就会出现明显视力障碍。
三、治疗:
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包括中药在内的十余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使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医院眼科所开展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小,手术引发的散光少,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接受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医院眼科拥有国内先进的治疗仪器,最专业的眼科团队,医院专家,为您的视力恢复保驾护航!
来源:医院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