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是PreferredPracticePatterns的简称,是美国眼科学会(AAO)编写的一系列临床指南。
对于每种主要疾病,PPP指南就其诊治过程,包括病史评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主要治疗方法、随访和患者教育的建议进行了总结。
PPP指南中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议都标明了明确的证据等级,以便医师了解这一建议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所提建议重要性的等级分为三个水平。
·A级,定义为最重要的。
·B级,定义为中等重要的。
·C级,定义为相关的,但不是关键的。
“证据强度的评估”也分为三个等级。
·Ⅰ级包括至少有一个来自于实施准确、设计很好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它也可以包括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证据。
·Ⅱ级包括从以下之一获得的证据:
○设计很好的对照试验,但不是随机试验。
○设计很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有或无干预的多个时间点的系列研究。
·Ⅲ级包括从下列之一获得的证据:
○描述性研究
○病例报告
○专家委员会和(或)组织的报告(例如由外部同行评议的眼科临床指南专家委员会的)。
初始病史评估
●症状[A:Ⅱ]
●眼部疾病史[A:Ⅲ]
●全身疾病史[A:Ⅲ]
●视觉功能评估[A:Ⅱ]
初始体格检查
●矫正后视力[A:Ⅲ]
●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必要时测量屈光度)[A:Ⅲ]
●外眼检查[A:Ⅲ]
●眼球位置及运动情况[A:Ⅲ]
●瞳孔反应及功能[A:Ⅲ]
●测量眼内压[A:Ⅲ]
●裂隙灯活组织显微镜检查[A:Ⅲ]
●详细检查晶状体、角膜有无瘢痕(斑翳)、外周视网膜、视神经和玻璃体情况[A:Ⅲ]
●评估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态[A:Ⅲ]
治疗
●对于白内障患者,当其视功能不能满足需要时,应该进行治疗;进行手术可提高视力[A:Ⅱ]。
●对于白内障患者,当其患有晶状体诱导疾病或需要明确眼底病变(光线仍可能进入眼内)时,可行白内障摘除术[A:Ⅲ]。
●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应采取手术治疗[A:Ⅲ]:进行适当的屈光矫正后,视力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预期实施手术不能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也无进行晶状体摘除术的其他适应证;患者由于合并其他疾病或眼部疾病,不能安全地进行手术;不能进行恰当的术后管理;患者或其代理人不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对另一只眼进行手术的适应证与第一只眼相同[A:Ⅱ](需要考虑双眼的视功能需求)。
术前管理
进行手术的眼科医师具有以下责任:
●术前进行检查[A:Ⅲ]
●确保对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和治疗适应证进行恰当的评估[A:Ⅲ]
●告知患者进行手术的危险、获益及预期转归[A:Ⅲ]
●制定手术方案,包括人工晶体植入术[A:Ⅲ]
●与患者回顾术前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性评估结果[A:Ⅲ]
●制定术后管理方案,并告知患者安排[A:Ⅲ]
随访评估
●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在手术24h内对其进行随访[A:Ⅲ]。
●在手术48h内,应常规对患者进行随访[A:Ⅲ]
●应根据患者眼睛的屈光度、视觉功能和眼部疾病确定后续随访的频率和时间。
●对于高危患者,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更高频率的随访。
●术后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随访间期的疾病史,包括出现的新症状和术后用药[A:Ⅲ]
○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状态[A:Ⅲ]
○评估视觉功能(视力、小孔视力测试)[A:Ⅲ]
○测量眼内压[A:Ⅲ]
○裂隙灯活组织显微镜检查[A:Ⅲ]
Nd:YAG激光晶状体囊切开术
●当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导致视力障碍,从而不能满足患者的视觉功能需要时,或视力障碍可显著影响对眼底病变的确定时,应进行治疗[A:Ⅲ]。
●告知患者后玻璃体剥离、视网膜撕裂和剥离的症状,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进行检查[A:Ⅲ]。
患者教育
●对于单眼视觉功能良好的白内障患者,与患者讨论进行手术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包括失明的风险[A:Ⅲ]。
(《眼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