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白内障是世界第一位致盲性眼病,青光眼是世界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据统计,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同时青光眼也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较常见的眼病,占致盲病因的8%左右。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稍有疏忽,“青”“白”这两种眼病是会联合的!为什么“青”“白”会相互致病?这两种疾病之间有哪些联系?如何预防和治疗?医院医院青光眼白内障科主任许荣和大家聊聊相关话题。
本期嘉宾
许荣
医院医院
青光眼白内障科主任
许荣,医院医院青白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国际眼科杂志》审稿人,美国ALCON超声乳化培训讲师,多次受邀参加全国眼科学士会议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著。
擅长飞秒辅助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对各类复杂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高度近视眼内屈光手术、老花眼晶体置换术等也有全面的研究,已积累近万例成功手术经验。
白内障和青光眼分别是什么样的疾病?
白内障手术有哪些类型?
划重点
人的眼睛如同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眼底视网膜就是照相机的底片。光线透过角膜,经过晶状体调焦,成像在视网膜上。一旦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的透过受到影响,看东西就会模糊不清。混浊的晶状体就称为白内障。
中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引发的白内障叫做老年性白内障。这类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后囊下白内障三大类;其中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多见的类型。皮质性白内障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即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生成的房水不能正常排出而引起的眼压增高为特征的一种致盲眼病。长期的高眼压会导致眼底视神经萎缩,出现眼睛酸胀模糊甚至头疼、恶心、呕吐、看东西范围缩小,最终导致失明并且是不可逆的。青光眼临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原发性主要有原发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两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老年人最常见。
中国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比例最高,而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90%以上是瞳孔阻滞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变大膨胀,阻挡了瞳孔区的房水外流,使眼压急剧升高发生青光眼。药物不能控制的青光眼,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白内障与青光眼,一个可治愈一个却不能。白内障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膨胀期,对于某些原本眼轴偏短、前房偏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朋友,很容易会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于这类人群,早点进行白内障手术可以预防青光眼的发作。对于已经确诊为白内障的老年人来说,若出现眼红眼胀、头疼等不适,请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更多知识
为什么“青”“白”会相互致病?
眼球内的结构极其精密复杂,各组织之间关系紧密,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个人都会出现老花,每个人的晶状体也都在不断增厚,就像大树的年轮增加,大树变粗一样。晶状体不断变厚、变大以及悬韧带老化松弛,都会向前推挤覆盖其表面的虹膜组织,对于那些原本浅前房、短眼轴的人来说,房角会变得更加狭窄甚至关闭,导致房水外流受阻,房水蓄积,眼压升高,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而部分类型的青光眼患者,眼压突然升高会导致晶状体前囊混浊,也就是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出现白内障。
白内障不及时治疗会得青光眼?
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晶状体混浊会不断的吸水膨胀,体积增大,导致房水蓄积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发作,就是“水龙头正常,下水道堵住了”,持续性的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的不可逆转性损害。
在这里也提醒各位白内障患者,不要等到白内障发展成熟期后才做手术,“白内障一定要等到完全看不到才能做手术”的说法早就被打破。
当视力影响到正常生活以及工作时便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啦,白内障越早治疗,术后的视觉恢复越好,也能避免各种并发症。
出于对手术的恐惧与偏见,老人对药物治疗总是抱有很大的幻想与期待,迷信虚假广告,以至耽误了治疗,因此,老年人眼睛出现不适,医院就诊,一旦致盲则不可逆转。
湖北之声
《健康合伙人》节目
首播时间:11:00——12:00
重播时间:20:00——21:00
次日凌晨4:00——5:00
欢迎加入《健康合伙人》听友群
来源:湖北之声《健康合伙人》节目
编辑:叶静
审核:刘雅婷、万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