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口边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
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
福建是茉莉花茶的起源地,以“福州花”窨出的“冰糖甜”著称。
康熙年间清朝权贵流行用玫瑰,茉莉熏制鼻烟。咸丰年间北京、天津茶商到福建长乐收茶,尝试用茉莉花熏制茶北销,大受欢迎,这就是老平津人从小喝到大的“茉莉香片”。由此福州开始大量生产花茶,并磨合出一套完整的窨花工艺。
“从年,清咸丰八年,我的曾祖父就开始研究茉莉花茶,他原来就是小作坊,当年做的就当年卖,外国的船舶都开到泛船浦那边,我的曾祖父做好了茶叶拉到泛船浦去批发,各种茶叶在从那里运到外国去。”坐在老宅子的院子里,一面喝着老茶人林增钦亲手制作的茉莉雀舌,一面听他讲这一生和茉莉花茶的渊源。
林增钦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传承人。
传至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掌门人。年获得了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的“世界茉莉花茶传承世家”的勋章。
“窨花茶,就是把上好鲜花的芳香尽可能多的滲透到茶叶里,并让茶叶的苦涩度降低,香气更加鲜灵浓郁”
清末年间,虽各地仿制甚众,福州花茶却一直独领风光,城内大大小小上百家茶行。而北京城里不少茶庄,如前门大街的庆林春,也是福州人开设。
福州的茉莉花茶茶出名,首先是花好。本地种植的双瓣茉莉花比其他产区的香气更鲜灵悠长,七到九月开的花为伏花和秋花,花香最好,“所以最高级的花茶,要到入秋才能喝到。”
可能是因为传统茉莉花窨制的工艺极为繁琐复杂,发展至今,在中国茶叶类别里仍然属于机械化程度最低的。茉莉花的采摘也很讲究,下午两三点最适宜,朵大,洁白,生命力强。采摘的时候含苞待放,收花后及时摊薄散热,大概当晚八点达到自然开放。这是窨制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筛花,用圆筛将花中的小花,花蒂和青蕾筛出,当花朵开放率达到90%以上,花形呈虎爪状,香气浓烈时,即可窨花。
每一次窨制,茉莉花和茶胚都以1:1的量窨制,一斤茶一斤花铺在一起,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时间一到茉莉花便立即走向衰败,此时必须将花分离。前后七次窨址,一斤茶需要至少七斤花。经过多次窨制,茶的骨子里都浸透了花香,最后筛掉花,大功告成,前后历时个把月。
“每次窨花,都是茶胚脱胎换骨的一次轮回,四五窨后,茶已吸收极为饱满的花香,厚实沉稳,而到了六窨,七窨,香气会转向通透明亮,悠远澄净,入喉满茉莉清香中溢出丝丝回甘,这才是冰糖甜。”林增钦再三用“鲜灵”二字形容茉莉花茶的至高境界,他说这是一触即感的品尝体验,茶香新鲜而细致,在嘴里是鲜活的而不是僵硬的。
老舍和梁秋实都回忆过福州的“小叶茉莉香片”。当年窨好的香片,茶庄伙计给包成若干纸包,麻绳提着,这是有钱人家才喝得起的上等茶。
恐怕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么复杂的工艺得到的茉莉香,和直接泡茉莉花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花开放以后,才吐香,花借了茶的骨,才能重重凝练出极致的花香,没有了茶这个介质,用鲜茉莉泡水,云泥之别。”林增钦老师不急不慢的道来。
用上等雀舌绿茶经过七次窨制出来的一杯茉莉雀舌,只闻其香,不见其花,却能让你体会到“花香透骨”是什么感觉。
这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制的茉莉雀舌,历时48天。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出窨了。
如需购买,请长按下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