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及青光眼在世界范围内均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青光眼位于第二位。白内障与青光眼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更常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我国盲人中有半数以上是由白内障和青光眼引起。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人群的增多;过多的媒体终端的使用等等高危因素的存在,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白内障及青光眼的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白内障和青光眼的的治疗已从单纯的防盲目的转变到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上。而生活质量不仅仅局限于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涉及各种依赖于视觉质量的工作能力、社交活动、驾车以及各种家庭活动和身心健康等。当前,仍有许多人对白内障及青光眼诊疗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这些错误的疾病认识伤害无数患者的身心健康更耽误他们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何为白内障?
白内障既晶状体混浊是指眼内的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混浊,或颜色改变导致其光学质量下降。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两大类,后天性白内障又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代谢性、放射性及中毒性白内障等,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类型,且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根据晶状体混浊的特点又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和后囊下白内障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眩光、畏光、屈光改变和单眼复视、多视等。
白内障患者常见的诊疗误区:
1、“等我眼睛看不见了,才能做白内障手术?”
三十年以前普遍采用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中医的“金针拨障”,以及大切口囊外摘除术等,均需要等白内障完全成熟才可手术,这些方法由于手术并发症较多,已基本被淘汰。目前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国内开展已20余年,近十年已经得到普及。该手术的特点是:切口小、无缝线、恢复快、白内障未成熟即可手术,并发症少等。所以,“必须等待白内障成熟才能手术”的观念已经过时。
白内障发展成熟、膨胀甚至过熟,还可能引发青光眼和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因此有些患者虽然查视力还好,但对比敏感度已明显下降或伴有明显的畏光、眩光等症状,干扰到正常的生活、工作或驾车安全等,应考虑尽早手术。
2、“年龄大或合并其它全身疾病做白内障手术很危险?”
有些人认为年龄太大没有必要做手术了,其实白内障手术已经突破了年龄的限制,老到岁的老人,小到仅3个月的孩子,因为手术点上一滴眼药水就可麻醉,基本无痛苦,多数老人都能承受,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完全没必要让老人在黑暗中度过晚年。患有其他疾病的不能手术?其实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较多,只要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完全可以进行手术。
3、做了白内障手术,视力就能完全恢复?
有的术后的患者会问,“我与xx用的人工晶体一样,为什么我的术后视力才0.5,而他视力已恢复到了1.0?”。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眼底状况,与人工晶体类型的关系不是太大。术前详细的眼科检查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患者因白内障遮挡术前不能了解到眼底的情况,术后检查到眼底病变,需进一步诊治。目前常用的人工晶体包括硬性人工晶体和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后者又分为球面晶体,非球面晶体,散光矫正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体。人工晶体也不是越贵越好,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
4、滴眼药水就能治好白内障?
在网上,在药店,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宣传白内障药物的广告屡见不鲜,大多宣称用了某某药物后,可以很快消除白内障,重新获得清晰的视力。一些白内障老年人,看了这些广告后深信不疑,不惜花大笔钱去买药,甚至想通过滴眼药水和贴眼贴来治好病。其实,药物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药物可能只能起到减缓白内障的发展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当白内障的混浊程度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时,可以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吸除混浊的晶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使患者恢复视力。
5、白内障会复发,还要再受手术之苦?
有些患者说:“刚做完手术视力很好,可过了1年或2年视力又逐渐下降了”,认为白内障又复发了,其实不然。目前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要保留晶状体囊袋以利于植入人工晶状体。由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移行纤维化使保留的透明的后囊膜变混浊了,医学上称为“后发障”,这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病,据统计白内障术后3年内后发障发生率3~53%不等。一旦发生后发障,不必过于担心和紧张,可以用激光将混浊的后囊膜切开,只要几十秒钟的时间,视力即可恢复,无任何痛苦,安全有效,且门诊即可实施治疗。
了解青光眼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超出视神经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进行性不可逆的视神经萎缩、视功能损害的一组疾病。青光眼是全球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眼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白内障。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在发达国家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发展中国家中则有超90%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一无所知。常见症状或表现青光眼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和不适的感觉,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患了青光眼,仅在体检时或遮住好眼时,才发现患眼已失明。
也有的会出现眼红、异物感、眼眶酸胀、鼻根部发酸、眼胀、偏头痛,晚间看白炽灯泡有红绿光圈,视物模糊,经过休息,症状可以消失。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就医。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逐渐加重,眼睑肿胀,眼球胀痛,压痛明显,角膜水肿混浊,瞳孔散大,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造成永久失明。
青光眼患者常见误区:
1、得了青光眼,迟早都会瞎。
过去,由于对青光眼认识不全面,治疗手段不多,以至于一些青光眼患者最终失明。导致有些患者患病后非常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其实青光眼绝不是不可治疗的,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及手术可得到有效控制,长久保持良好视力。临床医生不但能采取多种方法来治疗青光眼(如药物、激光和手术),而且还能在某些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通过及时干预来预防青光眼的发生。就目前医疗水平而言,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除无法使已经失明的患眼复明外,一般青光眼是有很大希望不失明的。
2、青光眼可以根治。
有些青光眼患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很多青光眼患者发病隐匿,病情缓慢,即使眼压升高也无胀痛的感觉,很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作后一段时间转为慢性期,对疼痛逐渐耐受症状就不明显了。绝不能认为没有症状了青光眼就治好了。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而无法做到治愈,患者需要终生治疗。所以青光眼病人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测量眼压,检查眼底,必要时行视野检查,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3、青光眼是单眼疾病。
除了某些由其他的眼病继发的青光眼以外,几乎所有的青光眼均属于双眼性病变。双眼多先后发病亦可同时发病。一旦患上青光眼,无论另一眼是否有症状,都必须按双眼病变对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地对疾病进行干预,阻止病情的进展。有些患者盲目地认为虽然一只眼患青光眼失明了,但还有另一只眼睛,放弃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错过最佳治疗机会,造成双眼失明的严重后果。
4、眼压正常就安全了,不用治疗?
高眼压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眼压正常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但是眼压不超过21毫米汞柱不代表眼睛没有问题。眼压不是青光眼唯一诊断标准。每个人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能力不同,发生青光眼的风险也不同,有的人眼压只有15毫米汞柱,但是眼底已经出现视神经的损害了。影响眼压的因素很多。早上和晚上眼压不同,坐卧时眼压也不同,同时测量上也存在人为和机器的误差。应连续多次测量监测眼压。
5、青光眼都是遗传的?
多数青光眼具有遗传倾向,但并不是没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就不会得青光眼。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包括40岁以上者,远视眼患者,高度近视患者,存在解剖上浅前房、窄房角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者等。建议以上易感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其次,青光眼可由多种病变继发形成,其中如晶体改变(白内障、晶体脱位)、虹膜睫状体炎、眼外伤等,均可引起青光眼的发生。
马伊
主任医医院眼科主任,医院白内障科副主任,青光眼科主任。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
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90年代初曾赴美进修学习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等眼科显微手术技术,是国内较早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资深专家之一。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抗青光眼手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眼前节显微手术,以及Nd-YAG激光、TCP、ECP等多种激光治疗技术等,并在处理相关疑难复杂病例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精湛,累计手术8万余例,无一医疗事故发生,在同行和患者群中具有良好口碑。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编著作1部,填补本市新技术空白2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