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是白内障摘除手术,但并不是所有的白内障都需要手术治疗,也不是只要发现白内障就立即进行手术。
因为手术是有风险的,我们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所以,我们要权衡手术的风险和预期得到的效果的比例大小。
以往老的观念认为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了,视力看不见了,再行白内障手术。目前,随着我们的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手术效果越来越好,手术时机被逐渐的提前。成熟的甚至过熟的白内障的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手术常常需要较大的切口,效果往往也较差。所以,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医院将视力0.1作为手术的标准,医院将视力0.3作为手术的标准,还有医院将视力0.5作为手术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白内障在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就可以行手术治疗,尽量在手术中同时植入人工晶体。对于一些从事精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而对于视觉清晰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人,视力0.1也不一定要手术。
视力并不是确定是否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唯一标准,因为视力并不是完全决定于晶状体的透明度,角膜、瞳孔、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中枢神经等组织的病变都会引起视力的下降。所以,我们首先要评估一下每一位患者,在视力下降的所有病因中,晶状体混浊所占的比重是多少,如果患者视力下降明显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他的视力下降主要是晶状体混浊引起的,那么就可以考虑行白内障手术;如果他的视力下降主要不是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而是其它病变引起的,那么即使做了白内障手术,视力也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晶状体的混浊影响了眼底疾病或其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时即使手术不能提高视力,也要行白内障手术,方便其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列举一些特殊情况的白内障的手术时机的选择:
先天性白内障
1.先天性的全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后极性白内障等对视力影响较重的白内障,一旦发现尽早手术,尽量在1岁以内完成手术,但手术选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还是6个月?一般要全面考虑麻醉的风险和手术的风险,患者年龄越小,麻醉的风险和手术的风险就越大。一般情况下,因眼球发育尚未成熟,早期手术仅摘除白内障不植入人工晶体,等到2岁以后再植入人工晶体。
2.晶状体混浊范围较小的白内障,特别是散在的较少的点状白内障,如果对视力影响不大,可以暂不手术治疗,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晶状体混浊加重,导致视力明显下降,则应及时手术。
二、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
葡萄膜炎的炎症活动期不宜进行白内障手术,待炎症消退病情稳定后方能进行白内障手术。手术不宜过早进行,以免引起葡萄膜炎复发,加重病情。
三、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对于迫切需要摆脱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特别是单眼高度近视的,可以适当提前行白内障手术。
四、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
又称为“恶性青光眼”,一旦该青光眼发作或发作风险较大时,应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必要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手术。
五、晶状体脱位
1.晶状体前脱位紧贴角膜内皮时,应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见下图)
2.晶状体前脱位瞳孔阻滞,青光眼发作,而且眼压不能控制时,应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有利于眼压控制。(见下图)
3.晶状体后脱位接触视网膜时,应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
4.晶状体后脱位于玻璃体内,未接触视网膜时,可暂不行白内障手术,待眼部的其它病情(如眼压、炎症、出血等)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见下图)
5.晶状体半脱位,可暂不行白内障手术,若对视力影响较大,待眼部的其它病情(如眼压、炎症、出血等)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见下图)
六、独眼
若患者一只眼已经失明或接近失明,而且视力无法恢复,则其第二只眼的手术时机应适当延后,因为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就有双目失明可能。
七、外伤性白内障
1.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范围较小,无明显脱位,则暂不手术,观察病情变化。(见下图)
2.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较重,但晶状体囊膜未破裂,待出血、炎症、眼球伤口稳定后行白内障手术,尽量同时植入人工晶体。(见下图)
3.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破裂,但裂口较小而且较稳定时,可待眼球创口、出血、炎症好转或稳定后,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争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但未行白内障手术之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晶状体混浊加重、裂口扩大、皮质溢出,应及时行白内障手术。
4.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破裂,裂口较大,晶状体皮质大量溢出时,应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见下图)
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要将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其它眼部相关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尽量将风险与效益比降到最低。
(友情提醒:因病情个体差异大,非专业人士请勿自行诊断治疗)
更多白内障相关知识请扫描或长按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