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后天性白内障治疗专科医院 >> 后天性白内障常识 >> 科研成果超高度近视白内障不同撕囊口

科研成果超高度近视白内障不同撕囊口

 

近期,医院白内障中心王于蓝等研究了超高度近视白内障不同撕囊口直径下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研究发现,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较小的撕囊口可能引起囊袋-IOL复合体的不均匀收缩或前后移位。术后1mo屈光状态的进行性变化可早期提示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可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该文章发表于年01期《国际眼科杂志》上。

该研究旨在比较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不同撕囊口直径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差异。

研究者们选择双眼超高度近视拟行白内障患者14例,双眼先后均行Phaco+IOL植入术,随机选择一眼作为5mm撕囊口直径观察组,对侧眼作为6mm撕囊口直径观察组,娴熟手术医师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型亲水丙烯酸非球面人工晶状体(MCX11),手术经过均顺利,所有入组患者术后次日经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确认主要子午线囊口直径与目标撕囊直径不超过±0.2mm。术后1wk;1,3,6mo行散瞳后囊口形态、人工晶状体位置形态观察,屈光状态检查,前房深度测量,观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与术后1wk相比,两组术后1mo前囊口直径轻度缩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5mm组在1~3mo随访期内有轻度

远视漂移,6mm组在术后1mo内有轻度远视漂移,1mo后则趋于稳定。屈光变化与前房深度变化同步。5mm组3mo随访期有3眼发生襻缘轻度变形。

爱尔眼科

官方







































肠癌、胰腺病、消化不良,都是因为晚餐这样
哪些原因诱发了类风湿关节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xd.com/wadzz/1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